清代八旗世家子弟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docVIP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摘 要:八旗贵族世家伴随清王朝创建而崛起,作为清代的八旗巨姓甲族,他们一直受到清廷的眷顾和倚信。顺治以后,清王朝针对旗人文化相对落后而开辟广泛的入仕门径,也使得一些八旗世家子弟借助笔帖式、荫叙、挑补侍卫、世职对品补用等方式入仕并成为清代大员的情况层出不穷,而某些家族世代任官的情形更是值得特别关注,这些家族在王朝政治中的地位无法撼动,其影响有的延续上百年乃至与清王朝相始终。   关键词:清代;八旗;世家子弟;入仕途径;家族任官   作者简介:雷炳炎,男,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社会八旗贵族世家群体研究”,项目编号:08BZS015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5-0156-10    中国古代的世家研究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隋唐门阀政治逐渐瓦解以后,以帝王家族为核心的勋贵势力,以王朝兴衰为动因不断起落。伴随王朝缔造而崛起的勋贵世家,往往成为新政权倚重的力量,由于朝廷赋予勋贵世家某些选官特权,有些家族的政治影响延续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清代八旗贵族世家在选官方面的特权和对有清政治的长久影响,就特别值得注意。自清创建始,旗人就仕途宽广,入关以后,满族主体统治地位的确立,使得满汉得官呈现一定的差异。康熙以降,旗人得官轻易属于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形迄至清末亦无改变。光绪时,“八旗仕进之途,本宽于汉员数倍,宽则循历阶资,计日可待。即如捐纳笔帖式,入赀无多,何难措办?往往年未及冠,即出当差。……而异日之保送御史,??列京察,内则京堂,外则道府,率由此出”[1](卷53,锡珍传)。近年来,有些著述开始关注旗人入仕的途径问题1,但与普通旗人相比,八旗世家子弟更受清廷的眷顾和倚信,清代帝王对这些家族的关注,也明显多于汉族官宦人家和普通八旗子弟。世家子弟借助特殊途径进入官场并成为清代大员的情况层出不穷,某些八旗世家家族世代任官的情形也特别突出,但未见专文梳理八旗世家子弟的入仕途径及家族任官问题1,笔者撰此文就上述问题加以讨论。    一、清廷倚信八旗世家以及对世家子弟培养造就的重视    清廷对八旗世家的倚信,源于对清创建勋贵的倚重。如太祖对额宜都“心知其忠诚,宠顾不少衰”[2](卷3,额宜都)。太宗对扬古利亦“宠遇之礼殊绝”[2](卷3,扬古利)。范文程在盛京时,朝中每议大政,太宗必问:“范某知否?”一旦范未与议,则曰:“何不与范某议之?”[2](卷4,范文程)汉军未分旗时,归附汉人事务由佟养性总理,“额驸李永芳及明副将石廷柱、鲍承先等先后来降者,与佟氏族人皆为所属”,天聪汗谕诸汉臣曰:“尔众官如能恪遵约束,非仅敬养性,是重国体而钦法令也。”[3](卷206,佟养性传)    顺治以后,清廷对八旗勋贵家族的重用倚信明显超过普通文臣武将。汉军世家李思忠本无过人的功勋,但“三十余年之间,凡七改官阶,三膺世爵”[2](卷114,李思忠)。康熙时,范文程之孙浙闽总督范时崇陛见来京,圣祖赐御制诗并为作序云:“朕每念伊祖为开创宰辅,伊父忠义名臣,所以待之优重。”[3](卷192,范时崇传)图海深受清廷器重,职兼文武,康熙八年(1669),图海以大学士兼都统,奏请辞去文职,指出“臣以一身而膺二任,才愧兼长,且非国家文、武分途之制,乞解机务,专力戎行”,但得到的旨意是:“卿才猷敏练,简任机密重地,著仍兼大学士、都统之职,不必控辞。”[4](卷31,康熙八年九月甲辰)富宁安父子亦“蒙受圣主深恩厚泽,亘古未有”[5](吏部尚书富宁安奏为授靖逆将军谢恩折,P1184)。鄂尔泰“受世宗非常之知,入朝后三鼓方出,语秘外莫能知”,世宗常云:“朕有时自信,不如信鄂尔泰之专”,事无巨细,“必命鄂尔泰平章以闻,以故公所到处,巡抚以下走千里拜谒,虔若天人”,世宗晚年“召公宿禁中,逾月不出,人皆不测上意……世宗升遐,召受顾命者,惟公一人”。[2(卷22,鄂尔泰)乾隆初年,讷亲任事过锐、职掌太多,曾引发朝中议论,刘统勋就上疏反映讷亲兼职太多、职任过重,应“谅其才能,酌量裁去一、二项,使其专心机务,得以无所错误”。[6](卷3,郭刘二疏) 赵翼认为,“讷公亲当今上初年,亦最蒙眷遇”[7](卷1,军机大臣不与外臣交接)。    清廷选用、提拔官员,非常注重被推拟人的家庭出身。范文程归附时,天命汗问询其家世,得知其为范仲淹后世孙,即向诸贝勒推荐:“此名臣后也,善遇之”[8](卷172,范文程传),太祖征战各处,皆命参帷幄。顺治以后,清廷重视范氏子弟的破格录用和提拔。圣祖对范承谟“故首擢用之”[8](卷187,范承谟传)。又念范承勋系盛京旧人,“父兄累朝效力”[3](卷191,范承勋传),用为两江总督。雍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