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艺术弘扬与传播黑龙江精神意义研究
用艺术弘扬与传播黑龙江精神意义研究
摘 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不同的地理气候,都使得各区域内的人文历史、思想特征、文化性格有所不同。黑龙江这片黑土地给了“黑龙江精神”肥沃的土壤,不仅孕育它成长,更推动其发展。更是在黑龙江人的艰苦卓绝、不畏牺牲、无私奉献中积淀和升华起来的。用艺术弘扬与传播“黑龙江精神”,能够让地方文化的灵魂得以传播,能够让黑龙江人更了解黑土地的人文历史,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能够让道德价值观构建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能够让“黑龙江精神”更具有时代性,能够让培育和弘扬“黑龙江精神”的路径更宽、更有效。
关键词:黑龙江精神 弘扬与传播 艺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不同的地理气候,都使得各区域内的人文历史、思想特征、文化性格有所不同。黑龙江富饶广袤的大地养育了爽直大度的黑龙江人,黑龙江严寒冰冻的气候培养了勤劳勇敢的黑龙江人,黑龙江偏远边疆的位置铸造了豪爽粗犷的黑龙江人,黑龙江四季分明的季节造就了爱憎分明黑龙江人,黑龙江共和国长子的历史成就了大义无私的黑龙江人。黑龙江精神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形成发展起来。严寒的气候使黑龙江人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只有突破高寒,才能生存,只有战胜高寒才能发展。而突破、战胜高寒,必然要靠人的顽强意志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否则人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生产。大平原、大森林、大界江使黑龙江人在天地之间变得粗犷、豪放、爽直、大度。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多万,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农业大省、老工业基地。
作为资源大省,黑龙江自然资源富集。建国以来,黑龙江人在资源开发中克服重重艰难困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险关,已经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中国2/5的原油、1/3的木材、1/10的煤炭,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养成了黑龙江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优势明显。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优势明显。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8.4万千瓦,2012年粮食总产量1152亿斤,居全国第1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建国以来,在农业开发中,黑龙江人克服了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难关,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累计为国家提供了1/7的商品粮,成为国家重要的调得动的大粮仓,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培养了黑龙江人崇德尚义、博大宽容的品格。
建国以后,黑龙江人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国家提供了1/3的电站成套设备、1/2的铁路货车以及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为国家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养成了黑龙江人自强自立、爱国爱家、开拓进取的精神。
黑龙江这种多民族、多地域人口的频繁交流、冲突、抗争、汇聚、融合,使得自强、坚毅、豪放、大义、包容、吸纳、开拓、创新成为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特征。黑龙江人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催人奋进黑龙江精神。黑龙江人的精神气概也带推动了黑龙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 用艺术弘扬与传播“黑龙江精神”,能够让地方文化的灵魂得以传播
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能够永恒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精髓与灵魂。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①这个精神是我们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②“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③
黑龙江文化是在黑龙江的黑土地上形成的,白山黑水之间,孕育了黑龙江文化的特性。“黑龙江精神”的根基就是黑土地文化。“黑龙江精神”在黑土地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同时也引领着黑土地文化不断前行。没有黑土地文化,“黑龙江精神”就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黑龙江精神”,黑土地文化则失去了脊梁与灵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