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栽培与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docVIP

牡丹栽培与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栽培与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牡丹栽培与繁殖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牡丹的栽培历史与分布、品种与分类、生态习性及栽培管理、繁殖方法,概述牡丹花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牡丹;繁殖;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 S68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63-02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又叫富贵花、木芍药、谷雨花等,芍药科芍药属落叶灌木或亚灌木。牡丹是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其根皮入药,称“丹皮”。在民间,它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人们把它看作富贵、吉祥、美好的象征,非常喜欢它。随着科技的发展,牡丹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得以解决,其将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现将其栽培历史与分布、品种与分类、生态习性及栽培管理、繁殖方法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总结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栽培历史与分布      魏朝和东汉早期就有牡丹治病的处方,至今约有2 000多年的栽培史。南北朝时牡丹开始作为观赏植物栽培,隋代已有多个品种。唐朝时,牡丹的观赏栽培除了在长安城的皇宫御苑和达官贵人的花园外,扩展到洛阳、杭州及东北牡丹江一带,甚是繁盛。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移至洛阳,栽培和观赏已成为民间风尚。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1034年)是世界上第1部牡丹专著,其后有陆游、张邦基等牡丹专著问世。元代时,牡丹发展处于低潮,到明代,其栽培中心移到安徽亳州,清代又移至曹州(菏泽),又有余鹏年《曹州牡丹谱》(1792年)等专著问世。明清两代北京牡丹栽培也渐繁。中国牡丹在唐代就已经传至日本,17世纪中叶传至欧州,20世纪传至美国。从此各国用中国牡丹和紫、黄牡丹杂交,培育出了一批色彩和性状优异的新品种。我国的牡丹主要分布在陕、甘、豫、晋等省海拔800~2 100m的高山地带,立地条件多为阴坡或半阴坡,生长在腐殖质层较厚的林缘或灌木丛中。栽培种遍及全国,以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最为著名,甘肃临洮、陕西西安、浙江杭州、安徽亳州与铜陵等地也享有盛名。      2品种与分类      2.1品种   据统计,世界牡丹品种有1 000个以上,我国有600个以上,其变种有矮牡丹、紫牡丹、黄牡丹。      2.2二元分类法   牡丹专家周家琪和李嘉珏提出了牡丹芍药品种的二元分类系统,即2系7群6亚群2类14型。二系中的牡丹系有7个品种群,6个亚群,2种花瓣类型,14种花型。   2.2.1牡丹系7个品种群和6个亚群。①中国中原牡丹品种群:以矮牡丹血统为主,兼有紫斑牡丹、杨山牡丹血统,下有延安、保康牡丹亚群。②中国西北牡丹品种群:主要是由紫斑牡丹演化而来。③中国江南牡丹品种群:该品种群主要由杨山牡丹形成的品种及其与中原牡丹杂交或中原牡丹南移后驯化形成的品种系列组成。其中将凤丹品种系列划为1个亚群。④中国西南牡丹品种群:该品种群是中原牡丹西移、西北牡丹南移并与当地牡丹相互杂交的产物,分为天彭、丽江牡丹2个亚群。⑤欧州牡丹品种群。⑥美国牡丹品种群。⑦日本牡丹品种群,寒牡丹亚群。   2.2.2牡丹系2种花瓣类型和14种花型。牡丹系花瓣类型分为千层类、楼子类;花型分为单瓣、荷花、菊花、蔷薇、金蕊、金心、托桂、金环、皇冠、绣球、初生台阁、彩瓣台阁、分层台阁、球花台阁等14种。      2.3其他分类法   牡丹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张型、半开张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为黄、绿、紫、黑、白、粉、蓝和复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秋冬和晚花品种。      3生态习性与栽培管理      3.1生态习性   牡丹喜凉厌热,较耐寒,但不能低于-20℃;喜向阳,怕酷暑,最高不超过40℃;喜干燥,惧烈风、水渍;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忌黏重土壤。混合花芽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分化,9月初形成。新生植株4~5年后始开花。江淮地区一般2~3月萌芽、展叶,4月上旬开花,9月至10月底落叶、休眠,一年生枝叶腋有芽的部分木质化,上部无芽部分秋冬枯死,花芽需一定低温才能正常开花。      3.2栽培管理   3.2.1栽植。牡丹应选择光照充分、排水好、肥沃、干燥砂壤地进行栽培,一般在寒露前后结合分株,待伤口阴干后栽植,栽后浇1次水。   3.2.2肥水管理。植株生长时,正常雨水年份,除萌芽前后、开花前后和越冬前浇足水外,一般无需浇水;雨季注意排水。牡丹喜肥,施用腐熟的饼肥、禽畜肥、有机堆肥等最好。一般1年内需施肥3次,分别在早春萌芽后、谢花后和入冬前,分别称为花肥、芽肥和冬肥。花肥、芽肥以速效肥为主;冬肥是最重要的,要施足,以长效肥为主。   3.2.3 植株管理。牡丹干性较弱,一般为丛状树形,单株留5~9个主枝,每年从基部发出的萌蘖,如不作主枝或更新枝,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