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摘 要: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通过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研发一种高包埋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魔芋胶+葡萄糖为壁材,-30℃、16Pa、芯材:壁材=1:4、蛋白溶液:预溶胶体=6:1、加酶量300U/kg时,牡丹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为76.45%。
关键词:牡丹籽油;微胶囊;包埋率
中图分类号:TS2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18001
牡丹籽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智力、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抑制出血性脑疾病和血栓性疾病、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预防过敏性疾病、预防炎症以及减缓人体衰老均有重要作用[1],还具有一定的防晒、消炎的功能[2],开发牡丹籽油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牡丹籽油的有效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环境中或者高温下,容易被氧化成??式脂肪酸,对人体反而有害[3],牡丹籽油直接食用,口感较涩,和其他油调配,虽然能够改变其口感,但由于不能加热,只能用于凉拌,限制了牡丹籽油的使用,不利于牡丹籽油产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研发一种牡丹籽油的多用途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油脂微胶囊化技术是以易于成膜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壁材将油脂包裹起来形成小胶囊,胶囊直径大小为5~200μm,通过此技术形成的产品不仅能防止牡丹籽油的氧化,而且使液态油脂形成粉末状[4],更加便于贮存运输及使用,目前国内外鲜有对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报道,由于牡丹籽油具有众多优点,牡丹籽油产品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故对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的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也势在必行。
1 试验目的
为提高牡丹籽油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壁材,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通过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研发一种高包埋率的牡丹籽油微胶囊生产工艺,为牡丹籽油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2 试验材料和设备
2.1 试验材料
牡丹籽油、牡丹籽饼粕蛋白由实验室自行提炼;
乙醚、乙醇、石油醚、β-环糊精、葡萄糖、魔芋胶干粉、冰乙酸、海藻酸钠均为国产分析纯;
大豆分离蛋白(SPI)山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谷氨酰转氨酶德国三颗星食品物料公司。
2.2实验设备
SPH高压均质机上海科司大均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HH-2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智博瑞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SIGMA 3-16KL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Sigma实验室离心机股份有限公司;
101S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余华仪器有限公司;
真空冷冻干燥机河南兄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3 试验方法
3.1 工艺流程
蛋白溶液制备→预溶胶体制备→均匀胶体制备→加牡丹籽油→均质乳化→酶促凝胶→灭酶→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产品。
3.2 微胶囊制备方法
向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中加入两者质量10倍的60℃温水,制备成均匀的蛋白溶液;
将葡萄糖和魔芋胶干粉混合,将混合物缓慢加入两者质量30倍的水中,搅拌形成均匀溶液;
乳化:向步骤a制得的蛋白溶液中依次加入牡丹籽油、以及步骤b制得的胶体溶液,保持温度50~60℃,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乳化液,并用0.5%(v/v)冰乙酸调节pH值;
向上一步骤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混合后,将混合液置于恒温振荡水浴锅中进行凝胶反应。为防止谷氨酰胺转氨酶过度反应影响产品品质,凝胶反应结束后于80℃条件下进行灭酶,时间为2min;
真空冷冻干燥至恒重,干燥后产物即为牡丹籽油微胶囊。
4 测定指标及微胶囊质量评定
以牡丹籽油包埋率为微胶囊质量的评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各因素对牡丹籽油包埋率的影响。
包埋率/%=(微胶囊中油脂含量-表面油脂含量)/微胶囊中油脂含量×100%
4.1 微胶囊中油脂含量的测定
采用碱性乙醚法测定。2g微胶囊置于分液漏斗,加20mL、60℃蒸馏水,待微胶囊溶解后冷却;再加氨水2.5mL、乙醇20mL、乙醚50mL依次混合,然后振摇5min,打开塞子,放出气体,再加入50mL石油醚,再振摇,放出气体后,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液,置于60℃真空干燥设备中至恒重。
微胶囊中油脂含量=提出的油脂质量/粉末油脂样品质量
4.2 表面油含量的测定
参照文献[5],精确称取质量(M)为2~3g的微胶囊粉末油脂产品,用40mL石油醚在轻微搅拌下准确浸提1min,立即用G3砂芯漏斗抽滤,用25mL石油醚洗涤滤渣40s,立即抽滤,将滤液转移至锥形瓶(M1)中,回收石油醚后蒸干,在60℃条件下真空烘干至质量恒定(M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