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红斑病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牡丹红斑病研究进展

牡丹红斑病研究进展   摘 要:为了解牡丹红斑病对牡丹观赏和生产的为害,通过对牡丹红斑病的发病规律、病害调查情况以及药剂防治等综述;得出病害发生与环境、土壤、牡丹品种和种植方法等关系密切,化学药剂在室内和大田环境下对病原菌防治效果较好且基本一致。   关键词:牡丹红斑病;发生;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68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26   Research Progress of Peony Spot Pathogen   YANG Guang,QIAO Li,CHEN Long   ( Xiny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yang,Henan 464000,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pot pathogen harm of peony ornamental and production, through to the disease pathogenesis regularity,disease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was reviewed. Disease occurs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soil,peony cultivars and planting methods. Chemical agents in the field and indoor environment for pathogen control effect was good and consistent。   Key words: peony spot pathogen;occur;chemical control   自古以来牡丹以其端庄艳丽和雍容华贵的姿容,象征着“富贵和吉祥”,国内牡丹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展、优良品种逐渐增多,由牡丹带来的旅游、花卉和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1]。国内学者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过程、病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 目前,国内牡丹病害中的红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牡丹红斑病已成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侵染牡丹后,造成牡丹花色衰退、生长受损和丹皮量少质差,造成花农经济损失惨重,病害的爆发和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牡丹产业化的发展[3]。本研究通过对牡丹红斑病的命名、病状、发病规律、病害调查情况以及药剂在室内和大田条件下的防治效果等总结,为牡丹红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1 牡丹红斑病鉴定   1.1 病害名称   目前,牡丹红斑病的命名十分混乱,尚未有统一名称。蓝保卿等[4]、牛迎福等[5]、季延平等[6]、吴玉柱等[7-8]称为牡丹红斑病,张宗岩[9]称为牡丹叶斑病,王守正[10]和喻璋[11]将其命名为牡丹叶霉病。   1.2 病原物鉴定   对牡丹红斑病在PDA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段亚兵[12]观察出菌落边缘呈灰褐色并带有晕圈,菌落中央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季延平等[6]认为离体培养4 d就出现白色菌落,10 d前后出现分生孢子。对病原菌进行显微镜下鉴定,石良红等[13]观察出分生孢子梗分化为3~7簇黄褐色或黑褐色分枝,分生孢子呈黑褐色椭圆形链状单胞或多胞,大小为8~15 μm×3~5 μm。对照真菌分类学牡丹红斑病病原物为牡丹枝孢霉(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属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14]。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鉴定,段瑛瑜[15]将纯化后菌株的孢子配成悬浮液在牡丹叶片进行回接,清水对照;约7 d后可发现病原菌对接种的品种均具有致病性,对照组没有发病。根据柯赫氏法则[16]将回接后叶片的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形态与生理特性与接种的菌株一致。   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石良红等[13]提取病原菌DNA,经过PCR和电泳后,将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 中牡丹枝孢霉的ITS序列进行比对。Gardes[17]以ITS片段为模板,对牡丹红斑病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大于99%。根据中国真菌志[18]鉴别为同种,鉴定该菌株为牡丹枝孢霉。   2 牡丹红斑病发病规律   2.1 病情调查   牛迎福等[5]和易图永等[19]以叶片发病情况来调查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吴玉柱等[20]以茎基部和叶片发病情况来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   调查以五点取样法[21]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牡丹园则以对角线取标准地五块,每块20 m2 ,约40~50丛。   牛迎福等[5]的分级标准:0级:全株叶片无病;1级:全株病斑面积占叶25%以下;2级:全株病斑面积占叶25%~50%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