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王国铜鼓文化传播因素研究
滇王国铜鼓文化传播因素研究
摘 要:铜鼓起源于铜釜。滇王国铜鼓属考古学分类中的石寨山型。石寨山型铜鼓在继承铜鼓的音乐功能之后,加重了铜鼓在祭祀活动上的分量,突出表现在铜鼓的纹饰上,是古人使用青铜艺术来表现生活,反映所经历重大事件的手段。铜鼓作为乐器一经出现,就被人们视为财富和权利的象征。铜鼓的主要金属成分是铜、锡、铅等的合金,它体积较大,纹饰繁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云南2600多年间冶金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石寨山型铜鼓;纹饰;铸造工艺;青铜文化
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F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F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司马迁在《史记#8226;西南夷列传》中有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公元109年,汉武帝伐滇并降伏滇王,赐滇王之印,设益州郡。这便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古滇王国。1956年,考古学家在云南昆明滇池东岸的石寨山,发掘出了云南考古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古滇国墓葬群,其出土文物几乎涵盖了滇王国时代青铜文化的精品,其中的铜鼓,是滇王国青铜文化的一支奇葩。
滇王国铜鼓属考古学分类中的石寨山型。石寨山型铜鼓在继承铜鼓的音乐功能之后,加重了铜鼓在祭祀活动上的分量,如同把北方礼器中的钟与鼎的功能合二为一来用,这也反映在铜鼓的图案上,如铜鼓上的舞蹈图案为乐器功能,砍牛图案为祭祀功能等,都是古人使用青铜艺术来表现生活,反映所经历重大事件的手段。另外,滇王国处于奴隶时期,铜鼓作为乐器一经出现,就被人们视为财富和权利的象征。
一、滇王国铜鼓的起源与类型
1、铜鼓的起源
“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它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产生,一直流传到现在,上下贯穿2600多年,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重庆、四川等8省(市、区)及除菲律宾以外的东南亚其他国家。”[1]又由于于云南省发现的万家坝型铜鼓最为原始、古老,因此学术界认为“云南是铜鼓的发源地。”[2]关于铜鼓由何演变而来,众说纷纭,各有道理。目前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1铜鼓起源于铜釜
从理论上来说,最初的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器,总是从改造工具或器皿开始的,鼓是从打击一个中空无底的器皿开始的。从实物的形式上来说,以50年代在中国云南祥云、楚雄所发现的造型非常典雅、古朴的铜鼓为证,其鼓面上没有纹饰,但有许多烟灰的痕迹,其造型也颇似中国古代的铜釜。于是,便出现了铜鼓起源于铜釜的说法。
1.2铜鼓起源于皮鼓
皮鼓的产生早于铜鼓。由于南方多雨,皮鼓容易受潮,南方少数民族便把皮鼓改铸为铜鼓。这种看法,是根据逻辑推理,以及气候因素加以推测,缺乏实物依据,因此很难成立。
2、滇王国铜鼓的类型
“铜鼓可分为面、胸、腰、足、耳五个部分。它的共同特征是通体皆铜,平面曲腰,一头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3]滇王国铜鼓属石寨山型。石寨山位于滇池东岸,曾是古滇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大量的古滇国王族和贵族的墓葬。在此发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品,铜鼓是其中最能反映西南民族文化的一种。滇王国铜鼓制作较之之前的万家坝型精巧,鼓面有所增大,足有所增高。由此可见,石寨山型铜鼓是在万家坝型铜鼓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流行时间也晚于万家坝型,依据史料记载,石寨山型铜鼓的流行年代应该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晚期到公元一世纪的东汉初。[4]
二、滇王国铜鼓的纹饰、材料及铸造工艺
1、滇王国铜鼓的纹饰
铜鼓作为乐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中,是象征少数民族统治者权利和财富的重器,因此雕琢精细,纹饰繁缛富丽。在其相当长的使用时间内,用不同的纹饰,从一个侧面勾画出滇王国少数民族绘画、音乐、舞蹈、宗教以及装饰艺术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堪称滇王国文化传播的重器。滇王国铜鼓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太阳纹、云纹、雷纹和青蛙饰
滇王国铜鼓上的太阳纹、云纹、雷纹和青蛙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滇王国时代的自然崇拜。
太阳纹从刚开始的铜鼓中心的一个圆饼,发展到逐渐有了光芒和晕圈,说明滇王国时代人们已经深深地懂得“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个自然界的真理,以及对太阳的敬爱和崇拜,同时这个崇拜还具有普遍性,反映在铜鼓上的太阳纹始终没有被其他花纹所替代。
云纹和雷纹与滇王国时代人们对云、雷的崇拜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云、雷与降雨的密切联系,在古时灌溉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雨水是否充足直接决定农作物的收成。因此,云纹和雷纹在铜鼓上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渴求风调雨顺的愿望。而青蛙的叫声是下雨的前兆,因此,青蛙饰的出现也可以理解为滇王国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