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docVIP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摘要:猪细菌性呼吸道病多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常引起病猪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停滞、消瘦、死亡。气候突变、圈舍阴冷潮湿、空气污浊、管理粗放等不良刺激是发病诱因。   关键词:呼吸道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猪细菌性呼吸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30%~70%,死亡率可达15%~30%,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病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停滞,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常呈多病原混合感染,治疗难度大。主要有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等。   1.流行特点   1.1猪气喘病   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和气喘为特征,血清学阳性率在30~50%。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有易感性。但以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最为易感,发病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仔猪次之;育肥猪发生较少。母猪感染后能直接传染给哺乳仔猪,母子间的传播可长期存在,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可相互传染,致使该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并多由急性型转为隐性感染带菌。由于传染源在猪群中长期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或大批仔猪出生后,又可引起病情再度加剧,以后又逐渐缓和,如此循环,流行不止,危害极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潮湿、气温多变的冬、春季节发生较多,症状明显,死亡率也高。   1.2传染性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6周龄至6月龄的猪,特别是3月龄的仔猪最为易感。常见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发病率通常在5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80~100%。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突变的寒冷季节,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鼠类与鸟类也可传播该病。饲养环境突变、断奶、转群、长途运输、气候变化大、猪舍寒冷、潮湿、饲养密度大等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该病,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临床上约有70%病例与巴氏杆菌、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1.3猪肺疫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和肺炎为特征;慢性病例以慢性肺炎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中小猪,成年猪较少发生。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的季节较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及多雨季节,常以流行性形式出现,而北方和东北地区多表现为散发,呈慢性经过。由于健康猪扁桃体的带菌率高达63%,当带菌猪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应激时,其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者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可乘机繁殖,增强毒力,诱发此病,并常与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病、蓝耳病及仔猪副伤寒等混合感染。   1.4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鼻炎、鼻甲骨发生萎缩、颜面部变形和生长迟缓。该病经呼吸道感染,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及带菌母猪传给仔猪的。不同日龄的猪混群后,可通过水平传播扩散到全群。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2~5月龄的猪发病多见。一般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饲养环境不好,猪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饲养密度大,饲料单一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常可诱发该病,并加重病理过程。   1.5副猪嗜血杆菌   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猪场都曾暴发流行,发病率高达100%,病死率50%~90%,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最易发,死亡率很高。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该病的传染源。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内,通过猪群间的接触和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物而发生传播,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气候突变、空气污染严重、通风不良、寒冷潮湿,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长途运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该病的发生。   2.防制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规模化养猪场首先要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场址选择、布局、建设科学合理;猪舍之间、猪场与外界之间要建立安全屏障,减少外来疫源入侵;猪场要建有完善的消毒设施,制定消毒制度并贯彻落实,禁止外来人员随便出入;平时做好防鼠、防鸟、防虫等工作,原则上场内不准饲养犬、猫等异种动物。   2.2搞好免疫工作   规模养猪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疫苗类型、接种途径、饲养管理水平等,制定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做好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抗体水平消长变化情况调整免疫程序,及时进行补免补防。   2.3加强饲养管理   要搞好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