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疏勒河灌区工程建设土地开发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疏勒河灌区工程建设土地开发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 要:针对昌马西干灌区工程建设和土地开发引发的影响灌区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的提出了治理对策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土地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一、疏勒河
疏勒河发源于疏勒南山北坡和陶勒南山南坡,经昌马峡出山,注入玉门、安西盆地,约长350km。昌马峡处集水面积1.34万km2,年径流量9.98亿m3,其中约1/3是融冰水补给。
昌马灌区是疏勒河流域三大灌区之一,而西干灌区又是昌马灌区最大的独立渠系灌区,现有灌溉面积1.6万hm2。由于该地区是疏勒河流域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区域,自2000年新西干渠骨干工程建成以来,项目建设的大量工作转入了田间工程建设和农经综合开发,使灌区的工程设施进一步完善,灌区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统一,建设与管理脱节;对工程建设期的采料场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乱挖滥采严重,破坏地貌和生态植被,产生了区域大、面积广的新粉尘源;新垦荒地种植率低,移民力度小,新垦农田荒漠化程度加剧;老灌区地下水开采过度,新灌区开发缺乏保护性措施,造成草地、湿地面积减少。以上这些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和发展变化中的趋势,进而导致了西干灌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界限。因此,研究探讨该区域内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对引导本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灌区地理状况
昌马西干灌区位于昌马灌区西北部,玉门镇西侧,东以总干尾部、城河上游河道为界,北止312国道,西至乱山子以南与桥子盆地边缘接壤,南以昌马新西干渠为界。行政范围包括玉门市黄闸湾乡、柳河乡、六墩乡、国营饮马农场部分面积,安西县三道沟镇、河东乡、腰站子乡、布隆吉乡、新建的七墩滩乡、双塔乡及沙河乡。灌区东西长75km,南北宽45km,灌区面积7370km2。灌区内的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古人为截引昌马冲积扇洪水灌溉和排疏洪水的需要,在西干灌区内开挖了十道沟,经过近几百年洪水的冲刷,灌区内形成了长短相近,宽窄不同的十几条沟壑,将昌马西干灌区分割成十几块大小不等的土壤版块,其土壤版块就组成了现在昌马灌区的灌溉区域。
昌马西干灌区位于昌马灌区西北部,属温带或暖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7-9℃,降雨量36-63.4mm,蒸发量2500-3300mm。气候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年有效积温高,干旱,多东西风,冬季寒冷,是“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区。
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修建西干渠产生洪水淤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昌马西干渠由东向西布设,与昌马洪积扇由南向北的洪水走势呈垂直状态。为满足西干渠引水高程的需要,将原先低洼的行洪河道较以前明显提高,在西干渠24座行洪渡槽上游形成了总面积380hm2的低洼区,这些低洼区成为洪水携带泥沙的沉积区。特别是西干渠16 km-30km之间的4#、5#、7#、9#、10#、11#、12#渡槽的上游,成为泥沙的重点沉积区。这个渠段的下游恰好是土地、人口密集的老灌区。由于干旱、多风、洪水期短,植被稀少,沉积区的泥沙成为西干渠沿线沙尘天气的重要沙尘源,严重的影响了下游灌区人民生产、生活和西干渠工程的正常管理。
(二)西干渠的修建切断了地表和地下水源,减少地下水补给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昌马西干渠未修建以前,来自昌马总干渠道的洪水、余水,经过昌马冲积扇上游的河床,均匀的进入灌区,其分布区域广,面积大,渗漏多,对西干灌区的生态平衡有积极的作用。随着西干渠砼现浇高标准防渗渠道的修建和投入运行,一方面抬高了地面高程,把原来不同高程面上的水流集中到了西干渠下游低洼的行洪渡槽内,使戈壁来水在灌区内洪、余水面积减少了25%。另一方面西干渠上移了1-2km,并进行了高标准砼现浇防渗处理,渠道水利用率由旧西干土渠的60%提高到现在新西干的90%,节约用水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切断了灌区生态耗水的补给源,加之地下水抽取严重,灌区内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1-2m,使灌区内原有的沼泽地、湿地、草地面积减少,泉眼干涸、泉水溢出带下移、带幅变窄,荒漠化程度加剧,次生盐碱面积增大。以西干灌区的枯沟河为例,1995年以前枯沟河下游的东湖村、蘑菇村,在红旗村九组的分水点分引泉水进行灌溉,当时测得泉水流量为0.4-0.8m3/s。而如今该河沟进一步变窄,茂密的草丛消失,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上游露头泉水退减了近2KM,经2004年9月份测定,泉水量仅为0.0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