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2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24例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0例患者术后分离房角时出现少量前房积血情况,均自行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虹膜后粘连,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早期角膜内皮水肿,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中图分类号 R7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1-0112-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1.061
闭角型青光眼是国内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多数患者存在眼轴短、角膜小、晶状体厚等解剖学特征[1]。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老年人,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极易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增加临床治疗难度[3]。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传统小梁切除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临床治疗效果[4]。本研究以24例(2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2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4例患者中,男5例6眼,女19例22眼;年龄59~80岁,平均(69.5±6.4)岁;入院时眼压为6.7~34.2 mm Hg。所有患者手术前均给予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脱水剂等降眼压药物进行治疗。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以美多丽滴眼液进行扩瞳。常规消毒,以0.5%爱尔卡因实施表面麻醉。实施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与辅助切口,在前??注入粘弹剂;以撕囊镊实施环形撕囊,进行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对残余皮质进行吸除;在前房注入粘弹剂,将折叠人工晶体置入囊袋,在前房角虹膜表面360°缓慢注入粘弹剂,对前房角进行分离。将粘弹剂吸除,水密切口;以典必殊眼膏进行外涂,包盖单眼。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4例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24例(28眼)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
患者治疗后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24例患者中,有10例术后分离房角时出现少量流血情况,均自行消失。3例出现不同程度虹膜后粘连,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早期角膜内皮水肿,对症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临床特征为眼压升高,且伴有眼前段组织改变[5]。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有众多诱因,比如长时间阅读、情绪激动、疲劳、光线暗淡、抗胆碱药物的应用等,均能引发闭角型青光眼[6]。而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此类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7]。
有研究认为,晶状体前移造成的瞳孔阻滞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降低患者眼压的关键是对瞳孔阻滞进行解除[8]。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摘除晶状体后,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厚度较晶状体厚度更小,能对瞳孔阻滞进行解除[9]。(2)手术过程中所实施的眼内灌注,能拉开患者周边房角粘连,对小梁网上色素颗粒进行清除,便于引流房水[10]。(3)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会对囊袋产生一定的牵拉力,便于房角开放,促使房水正常流出通道恢复。而且,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有着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加深前房,促使房角开放,恢复患者视力[11]。此外,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还能有效避免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安全性高[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