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视域中教师科学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视域中教师科学研究

科学视域中教师科学研究   摘 要:科学哲学家在其科学哲学著作《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中探讨了生活世界知识和生活世界知识的基本特征,并以地图比喻为主线,深入阐释了生活世界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齐曼的科学理论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内容、研究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齐曼;生活世界知识;科学知识;地图之喻;教师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099-04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当代社会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在科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式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探讨。在教师的科学研究受到日益重视的今天,用齐曼的科学哲学理论来重新解读这个论题,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一、生活世界知识和科学知识   ??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哲学家齐曼(J?Ziman) 在2000年出版的科学哲学著作《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中,深入探讨了生活世界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世界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由此对科学的真实面目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   (一)生活世界知识   齐曼从认识论视角和文化语境考察了人类最基本的知识――生活世界知识, 探讨了生活世界知识的基本特征。所谓生活世界,包括了自然空间和社会生活,还包括发生于其中的各种事件。人类正是在把握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关于生活世界实体的、局部的、不连贯的各种认识,这些芜杂多样的认识就是 “生活世界知识”[1] 353-356。   齐曼认为,生活世界知识具有许多“非科学”的特征。所谓“非科学”,并不意味着生活世界知识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在真理性上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是说它不必像“起源于学术精神气质的集体运作”的科学知识那样必须遵循某些构成规范,一般来说,它们可以是局部的、不连贯的和不一致的[1]353-358。尽管如此,齐曼依然认为,大部分生活世界知识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可信的,在实践之中,它们也在颇为有效地发挥作用[1]353-356。例如,人们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生活世界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并且常常毫无疑问地相信其行动能够达致预定目的。正是这种实践推理,而不是求助于逻辑证明,为生活世界知识的确立找到了某种依据。因而生活世界知识是实践的、实用的,它们为我们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提供了基本的认识平台,是认识产生的最终基础。   (二)科学知识   齐曼采取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科学,把科学比作自然种类中的某种生物,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科学, 就像遇见一把椅子、一只老虎或一座城市一样, 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种类, 而非一种抽象范畴[1]15。从自然本体论态度来看,科学自然不可避免地要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科学知识本身就存在于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世界所了解的事物之中,甚至于科学知识最宏大的理论范式也推断自、并且植根于存在的经验事实,依赖于人类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认识而获得意义。因此齐曼认为,我们应当诚实地将科学描述成由普通人根据常识进行的有系统的、理性的人类活动[2]329。科学理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是由一种‘方法’所生产的, 由此保证了它们系统地得以阐述;逻辑上自洽一致;与经验观察相吻合;实验上得到检验;成功地做出预言;可以凭借数学建立模型 (等等,等等)。”[3]正如生活世界知识在我们的实践之中可以颇为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样,“科学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还是相当可靠的,可以保证一定程度上的真理性(信度),从而保证人类行动的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效度)” [1]74。   齐曼一方面指出了科学的实在性,同时也强调了科学的建构性。齐曼指出,科学知识产生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是具体的科学家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科学实践活动生产出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科学家个体特征、集体价值观、社会利益、权力结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中很可能会包含着主观的成分或因素。因此,与所有理解事物的其他方式相比,科学并非是惟一的、有特权的方式,其基础也不比其他人类认知模式的基础更加坚实深厚[1]394。在实践中被当作真理的科学知识其实是有时空限制的。   二、地图之喻――两种知识关系的科学解读   在论及生活世界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时,齐曼首次提出了地图之喻。所谓“地图”,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 是指“在一个平面上,按比例尺对地球的某一地区的特征,通常为地理的、地质的、地缘政治的特征,或是某一天体的特征的图解表示”[4]。作为对地形进行模仿的人工制品,地图并不把所有的地理特征都刻画出来, 面对地图,我们的确看不到真实的高山与河流,城市和街道,得到的地理信息总是有所取舍的,它们只是以实际地理的客观状况为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