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苯并呋喃与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及其衍生物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苯并呋喃与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及其衍生物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经酯化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5甲氧羰基乙烯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 (1)和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6甲氧羰基乙烯基2,3二氢1,4苯并二氧六环(2),然后经乙酰化、DDQ氧化脱氢、Pd/C催化氢化、氢化铝锂还原、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8~10.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法(1H NMR,13C NMR)、质谱法(MS)进行了表征. 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异美商陆醇A. 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 3~5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5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SMMC7721)有良好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关键词:合成(化学的);苯并呋喃类;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O626.11 文献标识码:A
苯并呋喃和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类是存在于丹参、百部、龙血巴豆、西洋参、野花椒、水飞蓟、牛蒡子等药用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氧化、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和神经营养作用等\[1-5\]. 例如:从南美洲大戟科龙血巴豆树茎中分离出来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3′,4diOmethylcedrusin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6\]. 从羊角草中分离得到的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cleomiscosinde A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7\]. 从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种子中分离得到的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isoamericanol A,具有营养神经的活性,可提高胎鼠大脑半球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改善神经条的形态\[8\].
为了研究这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构效关系,以及新药开发的需要,我们探索了简便高效的合成苯并呋喃类和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以仿生氧化偶联和DDQ脱氢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2,8~10. 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美洲商陆醇A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仪:BrukerAV400,400 MHz(各种氘代溶剂,TMS为内标);质谱(ESI)用VG Autospec3000,SHIMADZ qp500;红外光谱用Bruker Tensor27(KBr压片法);熔点用XRC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未校正). 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化学纯或者分析纯;柱层析用硅胶300~4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按文献\[9\]
在100 mL的三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2.5 g(12.88 mmol)和新制氧化银粉末1.99 g(8.59 mmol),再加入无水丙酮20 mL,无水甲苯40 mL. 在N2保护下室温避光搅拌,TLC监测反应终点. 约48 h后停止反应,过滤,用丙酮洗涤,减压旋除溶剂,得红褐色黏稠物. 干法上样,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 4∶1~3∶1\],分别得2 0.9 g 和1 0.96 g,产率分别为36%和39%.
化合物1:黄色黏稠物. 1H NMR (400 MHz, CDCl3) δ(ppm): 7.56 (1H, d, J=16.0 Hz, 8-H), 7.04 (1H, s, 4-H), 6.99 (1H, s, 6-H), 6.84 (1H, d, J=2.0 Hz, 2
SymbolbB@ -H), 6.79 (1H, d, J=8.0 Hz, 5′-H), 6.76 (1H, dd, J=8.0, 2.0 Hz 6′-H), 6.26 (1H, d, J=16.0 Hz, 9-H), 6.01 (1H, d, J=7.6 Hz, 2-H), 4.26 (1H, d, J=7.6 Hz, 3-H), 3.80 (3H, s, 10-OCH3), 3.78 (3H, s, 11-OCH
在100 mL的单口烧瓶中加入化合物1 238 mg(0.617 mmol),加入无水吡啶10 mL将其溶解.室温搅拌10 min后,加入乙酸酐5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芜湖堆漆画工艺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分析.doc
- 芜湖市三山区森林植被烂皮病后三维视觉传达恢复研究.doc
-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oc
- 芜湖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doc
- 芜湖市青少年肥胖原因及其对策.doc
- 芜湖新兴铸管3号高炉布料矩阵优化与实践.doc
- 芜湖易太话音韵特点.doc
- 芜湖铁画现代化探究.doc
- 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流失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 芜湖铁画艺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策略分析.doc
- 苯巴比妥与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应用.doc
- 苯巴比妥托吡酯片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对比与分析.doc
- 苯并噻重氮对采后x果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影响.doc
- 苯扎贝特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影响.doc
- 苯甲酸钠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及抗氧化系统影响.doc
- 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催化剂研究进展.doc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doc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HP合并T2DM中临床应用.doc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doc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比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