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伦理视角下林语堂自译与他译对比研究
翻译伦理视角下林语堂自译与他译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跨文化的社会性活动,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伦理。本文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出发,探究林语堂在自译和他译(翻译他人作品)时,其遵循的翻译伦理有怎样的异同:自译者作为原文本理想的解读者,能够更加精确的传达原文的内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从事自译的人凤毛麟角,但翻译者可以借鉴自译者的翻译策略,并对译者翻译权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林语堂 翻译伦理 自译 他译
一、引言
翻译伦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提出的。在此之后,安东尼?皮姆(Anthony Pym)提出了“文化间性”这一概念,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异化”的主张等。在众多主张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芬兰学者切斯特曼提出的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
然而,不论是贝尔曼还是切斯特曼等人,在提出他们关于翻译伦理的看法时,都是针对他译这一行为的。正如Faqi所言,自译者有着让人“难以接受的自由”,成为了这一过程的“独裁者”(Faiq,1997)。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关于自译的翻译伦理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某一作家的某部作品的个例研究。如胡晴文(2007)分析了张爱玲的《金锁记》,认为,张爱玲在自译时,并未将五种翻译伦理的模式并重,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图,做出选择,灵活运用。范丽(2010)则认为,自译并不是翻译,而是改写。出于为读者考虑的目的,自译者会首先遵循基于规范的伦理。李平、程乐(2012)则从翻译伦理中“忠实”的这一角度,通过研究林语堂的自译,对“忠实”一词作出了新的阐释。
然而,对于同一个译者,在翻译自己的作品和在翻译他人的作品时,会采取怎样的方法,遵循怎样的伦理则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将以林语堂的双语小品和他翻译的古文小品为例,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的角度,对自译和他译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思考翻译者在从事翻译时的权限问题。
二、翻译伦理
2001年第七卷第二期的《翻译者》(The Transaltor),出版了一期名为“伦理的回归”的特刊。其中,切斯特??的《Proposal for a Hieronymie Oath》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翻译伦理研究贡献最大的一篇杰作。在这篇文章中,切斯特曼总结了现有的四大翻译伦理模式,即再现的伦理(ethics of representation)、服务的伦理(ethics of service)、交际的伦理(ethics of communication)和基于规范的伦理(norm-based ethics),并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第五种伦理模式,承诺的伦理(ethics of commitment)。
三、翻译伦理视角下林语堂的自译作品与他译作品
林语堂的短篇双语创作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英文版主要发表在《中国评论报》,其后再自译为中文发表。林语堂于1936年抵达美国,开始了创作生涯。他的双语短篇是出国前创作的,而古文小品大多是在出国后翻译的。
3.1语言层面之再现的伦理――自译与他译内涵意义皆无损失,语言表达差别较大
林语堂的自译作品前前后后超过60篇。他的自译中,经常会出现大段的缺失,既包含中文也包含英文:
I need hardly also tell you that you also like to get married. At least, ninety per cent of you do. Of course, ninety per cent of the men like to get married also, but besides marrying, we have to seek a means of livelihood to support the family, which you are exempt from. So you see the knife of unfairness cuts both ways. If the Legislative Yuan should pass a law tomorrow ordering married women to provide for their homes, and exempt men from the same, I should have no great objection. The question of profession is different or men and for women under the present social 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