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工商会馆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中作用.docVIP

论明清工商会馆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中作用.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清工商会馆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中作用

论明清工商会馆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中作用   摘要:明清工商会馆是在中国现代化征兆出现的历史条件下,各地特色经济发展以及商人集团化经营出现之后。旅居客地的同籍商人自发设立的实行自治、自觉、自律和自救的同乡组织,其在信息搜寻、谈判费用以及交易费用等方面都对降低客帮商人市场交易成本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明清;工商会馆;交易成本;作用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1-0117-04      实现市场交易成本最低和利润最大化是商人们追求的目标。根据制度学派的观点,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组织管理成本时。人们必然选择组织协调。明清时期出现的工商会馆正是市场比较成本选择的商人自我管理组织,它在信息搜寻、谈判费用以及交易费用等方面都对降低客帮商人市场交易成本起了积极作用,并使会馆费用成为市场交易成本内卷化的重要表现。本文以各地山、陕会馆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工商会馆对降低市场信息搜寻费用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宗法关系地方割据的社会环境下,涉远经营异地求财的客帮商人在市场信息搜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语言不通、习俗各异。客帮商人跨州越县赴各地做生意,面临人生地疏客地逆旅的陌生环境。各地语言有别,习俗不同,使客商在较短时间内很难融入当地市民社会以猎取信息。乾隆年间四川布政使窦启英言称川省的贸易环境是“川省土著,率多湖广、陕西、江西、广东等处迁居之人,以及四方商贾,俗尚不同,情性各异”。田四川《荣县县志》也记载当地的客帮关系是“秦、楚、闽、粤之人人心不谐,党类攸分,生气斗讼,往往有之”。日潼川府亦是“秦楚之人多剽悍,闽粤之人多诡谲,亦博蹋鞠之风,雀角鼠牙之事,往往有之”。哒种语言不通、习俗不同自然阻隔了信息交流。北京浙东会馆《重修正乙祠整饬义园记》中指出,设立会馆的原意就是为了解决“乡人越千里来,无以联之,或渔沈若路人,不相顾问,联之或慢易,甚且积渐至为不义”等在信息搜寻方面存在的困难。其次,牙行垄断、牙人蒙骗。在封建行会制度下,牙行是贸易中介,“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喀商篷至寄住牙人之家,从其口中获取商务信息,而牙人“各行纲首。多属祖遗世业,或有一定股份,外人不能混入,或有一定地界。轸域各自分明……此皆俗例”。呀行凭借其垄断地位阻隔买卖。或者“高低物价,擅取用钱”,或者“横主索值,肆意勒索”,使“买者卖者各有抑勒”,使得客商很难得到真实的市场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行用”极高。北京仙城会馆《创建黄皮胡同仙城会馆记=》中指出,客商所以创建会馆,就是为了摆脱牙人对信息的阻隔,“吾侪乃寄动息于牙行,今安得萃处如姑苏也?……吾侪久寄动息于牙行,今安得萃处如湘潭也?……吾侪终寄动息于牙行,今究安得萃处如吴城也”。加之当地土著商人的同行倾轧,或“假通声气,贪价翻诲”,或“私贩俏卖,把价高抬”,或“任意瞒背,欺敝客商”,这些都增加了客商在市场信息搜寻方面的费用,至使客商常常蒙受“贵物贱卖,血本无归”,“傲价诱买,欲哭无泪”的损失。明人李贽指出,商人在市场信息搜寻方面的不利因素是“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而清末《申报》的一篇时文中说,商人在市场信息搜寻等方面所支付的成本是“逸者常少,劳者常多,安舆出门,东听行情。西看市面,至日晡尤不得闲”。   为了改变因信息搜寻不易而导致商人们本少利微的不利局面,流离异地的客商不得不以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联合在一起,设立会馆,开发乡土资源以弥补在客地信息搜寻等方面的弱势。对此,北京票号章程有精到的分析,“一人智慧无多,纵能争利商无几何,不务其大者而为之。若能时相聚议,各抒己见,必能得巧机关,以获厚利”。旧北京临汾会馆《重修临汾会馆碑记》更直截了当地说,会馆“匪仅为祀神宴会之所,实以孰睦谊,联感情,本相互而谋福利”。因而,会馆的设立,实际上起到了汇聚同乡商人、疏通信息渠道、密集信息传递的作用,用《嘉应会馆碑记》中的话说,就是“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财聚,此不易之理也”。工商会馆降低信息搜寻费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馆汇聚同乡商人扩大了信息来源,加快了信息传递。会馆以乡缘亲情为纽带将同乡商人汇聚在一起,“立会馆以聚乡人”,有利于同乡商人之间互相交流信息。对此,苏州《新修陕西会馆碑记》有精当表述,该碑记说,会馆的设立使同乡商人“平时有不相浃洽者,一旦遇于旅邸,乡音方语,一时蔼然而入于耳,嗜好性情,不约而同于心,加以岁时伏腊,临之以神明,重之以香火,樽酒簋铺,欢呼把臂,异乡骨肉,所极不忘耳”。而《上海乡士志?会馆》作者更直截了当的指出,会馆设立就是为了沟通信息,“上海五方杂处,侨寓之民实多于土著,故各处之旅沪者,皆立会馆,以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