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语行为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

言语行为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   提 要: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它更是一种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合意性”是言语行为的基本特性。这一特性,不仅体现为语言运用的一个基本原则“合意原则”,而且也塑造了言语行为的基本结构“意图+支持”,甚至还制约了语法结构的形成,使得词汇和句法呈现出“合意化”的倾向。   关键词:言语行为;意图;意图性行为;合意性;合意化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4-0065-4      The Intentionalism, the Principles of Intentinalism and Intentionalization of Speech Act   Hu Fan-zh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Whil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signs, it is also a social institution. Moreover, language is a kind of acts, or human behavior to be more exact. Every speech act is with its intention and with speakers’ efforts to realize it. Intentionalization is the basic feature of Speech Act, represented b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ntentionalism in language use. This concept also mold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peech Act which is demonstrated in the formulas intention + supportiveness and regulates the formation of grammatical forms. Thus, all the vocabulary and syntax turn out to be intention-fulfilling.   Key words:Speech Act; intention;intentional behavior/act;intentionlism; intentionlization      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它更是一种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这就是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言语行为的这一特性,不仅体现为语言运用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且也塑造了言语行为的基本结构,甚至还制约了语法的种种规则的形成。      一      言语行为就是在一系列语用规则制约下的、交换信息以实现人际互动的行为。那么,言语行为的原则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又是什么?   所谓“原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也就是说,“原则”是一套项目,当一个行为满足了这些项目,它就是合格的、有效的、成功的,如果没有满足这些项目,它就是不合格的、无效的、失败的,或者说至少是部分失败的。所谓最高原则就是这些项目中“最后的裁判者”,违背了这一项目,则一切都不成立,而满足了这一项目,其他项目都可以调整乃至部分的放弃。   那么,言语行为的最高原则是什么?有人以为言语交际的最高原则是“得体原则”。言语行为的得体性是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的语言学者更把“得体原则”作为言语行为的最高原则(王希杰 1994,索振羽 2000)。但是,这一论断是否科学?“得体原则”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没有碰到困境?如果有,是否有比“得体原则”更高层次的原则?   我们以为,“得体”并不能成为言语行为的最高原则,因为,首先,“得体”并非言语交际的最高意图,而只是保证言语交际意图实现的条件之一。如果遵守了“得体”、“合作”等一系列原则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交际效果,这个行为就不能说是最成功的。反之,如果在言语交际中,部分地忽略、放弃或者是违背“得体”、“合作”等一系列原则,但却获得了预期的交际效果,这个言语行为就不能说是失败的。其次,“得体”中的“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涵了各种各样的参数,而且这些参数分布在各个层次上,涵盖也相当广,几乎是难以穷尽的。有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