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詹姆斯.赖特诗歌主题研究
詹姆斯.赖特诗歌主题研究
摘 要:作为美国深度意象派的重要诗人,尽管詹姆斯?赖特在他的第三部诗集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创作,但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就主题来说,从一开始到后期,一直比较集中在“孤独”、“死亡”、“大自然”、“美国梦和美国”等方面。
关键词:詹姆斯?赖特;意象;主题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0)06-0197-5
在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中,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的地位仅次于罗伯特?布莱,然而他自己从来就不认为他是一位深度意象派诗人或超现实主义诗人。詹姆斯?赖特早期的诗作,如《绿墙》(The Green Wall)和《圣徒犹大》(Saint Judas),基本上因循了传统的诗歌形式,“在节奏,韵律、诗歌结构上受到了兰塞姆的影响,在题材和情感表达上类似于E. A. 罗宾逊和弗洛斯特”(刘海平、王守仁,2002:225-227)。后来在接触罗伯特?布莱,并翻译了智利诗人聂鲁达、西班牙诗人洛尔卡和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歌之后,詹姆斯?赖特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创作。
实际上,詹姆斯?赖特的诗歌创作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就主题来说,从一开始到后期,一直比较集中在“孤独”、“死亡”、“大自然”、“美国梦和美国”等方面。在他早期的《绿墙》和《圣徒犹大》两部诗集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诗以不同的方式触及“死亡”这一主题。“每个人/我了解、关心/每个人/都将/在孤独中死去/我不能想象,这痛苦/我不知道。”只是在他后期的诗作中,“死亡”看上去少了点早期诗歌里那种悲观的“命运注定”。比如在上面这首诗中,诗人接下来说,“他和他的诗歌/已经/也将继续生存下去”。
詹姆斯?赖特早期诗歌中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对社会边缘人的同情,包括那些罪犯、杀人凶手、无赖、酒鬼及所有被社会抛弃的人。在赖特的诗里,这些人几乎都总是孤独和痛苦的。在《死牢中的乔治?多蒂》(A Poem about George Doty in the Death House)中,他关心得更多的不是那个被杀死的无辜姑娘的灵魂,而是凶手乔治?多蒂的灵魂,(彭予,1994:41-46)“但是我哀悼的只是他的灵魂/甚至不是那个普通的姑娘,她的哭声/将他乞求的亲吻砸得粉碎。”在《圣徒犹大》的一首诗歌《在被处死的杀人犯墓旁》(At the Executed Murderer’s Grave)中,赖特又一次写到这个杀人凶手。不管赖特的动机是什么,他想表达的是多蒂的犯罪是可恶的――“多蒂,你令我痛苦”,但他从主题上表达了他的同情和理解,他可怜的是活着的人,包括他自己,他认为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角逐场上扮演着罪犯的角色,因此都是垂死的人。在后期的诗歌中,赖特把这类主题的关注对象扩展到黑人和印第安人。
詹姆斯?赖特于1963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诗集《树枝不会折断》(The Branch Will Not Break)。评论家一般都认为这部诗集奠定了詹姆斯?赖特作为美国当代重要的、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位诗人的基础。这部诗集被批评家们称为“赖特诗歌创作生涯中真正的分水岭”、“20世纪60年代关键性的诗集”、“这些诗歌不像60年代美国的诗歌”(Stitt, 1982:65-77)。更有甚者认为这些评论都是由于詹姆斯?赖特在这部诗集里展现了一种新的创造方法,新的诗歌风格和结构,“詹姆斯?赖特开始注重诗歌语言的简单化,诗行中所表现出的意象更清晰,更乐于接受非理性意识,尽量不直接表白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没有累赘的修辞”(Seay, 1982:113-123)。总体来说,诗歌意象大都来源于清新的大自然和梦一般的流畅。在创作这些诗歌过程当中,詹姆斯?赖特给予自己一种更多地远离于严格逻辑的自由,而引入一种不可预料和推测的东西。这种不强调逻辑和与之相对应的不可预料和推测的特征也使得赖特的新风格的诗歌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显得晦涩难懂。
在《树枝不会折断》这部诗集里,詹姆斯?赖特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是“探索”、“追求”。在他追求幸福、舒适、慰藉和营养时,他由城市转向乡村,由社会转向自然,由人类转向动物,由对死亡的恐惧到永恒的信仰。这种矛盾形成了赖特诗歌的真实性特征,因为诗歌的发言人就是诗人本人,而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诗歌也往往是依据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创作的。谈到他为什么创作这些诗歌时,赖特说他“出于个人及艺术原因,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那时我感到绝望,通常能够安慰我的就只有写诗,但是,我突然感到原来写的那些诗歌似乎也走入了死胡同”(转引自Smith, 1982: 49-65)。绝望之时,詹姆斯?赖特碰巧接触到罗伯特?布莱主办的一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