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同策略论鸳鸯蝴蝶派自我确认
认同策略论鸳鸯蝴蝶派自我确认
摘要:鸳鸯蝴蝶派针对新文学的批判与指认,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与自我认同策略,由此与新文学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格局。鸳鸯蝴蝶派一方面通过群体意识的建立,以社团、杂志聚集同志,致力于自身经典化、合法化叙述的建构;同时也试图以模糊新/旧、雅/俗来解构新文学的等级划分,这种模仿新文学的策略,对于拓展其生存空间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此外,新文学对鸳鸯蝴蝶派由初期的断然拒绝到后来的部分接纳,鸳鸯蝴蝶派对被新文学肯定的感激涕零,体现了二者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新文学;认同;群体意识;权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9)03-0162-04
自新文化运动初期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虽然新文学的目标与任务在不断调整,但鸳鸯蝴蝶派始终是其“假想敌”,在“新文学”/“旧文学”、“人的文学”/“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进步的大众文艺”/“封建的小市民文艺”等一系列对立中,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被一次次加以区分,二者的界限逐步划分出来,鸳鸯蝴蝶派的形象慢慢被勾画、明晰起来。那么,作为被新文学指认对象的鸳鸯蝴蝶派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应对策略?显然,鸳鸯蝴蝶派的命名界定与形象建构,除了新文学的指认,其自身认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新文学权力的确立,并不仅仅是通过它自身的强力推行而达到的。正如葛兰西所说,霸权结构中的支配与被支配并非决然对立的二元关系,而是具有平衡性、互动性、间接性的关系特征。作为不断被指认的对象,鸳鸯蝴蝶派经历了在调整中进行认同和应对的过程,由此与新文学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
从居于文坛中心位置到接受新文学的等级划分,从自诩“不朽之篇”、“醒世之用”到以“旧派”、通俗定位,鸳鸯蝴蝶派明显经历了一个蜕变的历程。新文化运动初期,在提倡再造新文明、改造社会的“新文学”观照下,新文化阵营对民初黑幕与言情小说进行了严厉批判,将之视为旧思想、旧意识的代表。批判所及的作家作品都被纳入“鸳鸯蝴蝶派”这一旗帜之下,二者界限由此开始划分。但这些批判几乎没有引起“鸳鸯蝴蝶派”作家们的任何反响,因为此时他们掌握着众多发表阵地,拥有无数读者书迷,并且拥有道德优越感,对新派人物行为举止多有指责讽刺,如程瞻庐的《新旧家庭》中留学生出身的新式教师赵先生,在讲台上满口“德谟克拉西”、“劳工神圣”、“男女平权”,实则可以为一个铜板而敲打车夫,在家异常惧内。
迫使鸳鸯蝴蝶派作家直面新文学群体的是市场问题,作为以卖文为生的职业报人与作家,产品销量为其命脉所系。民初鸳蝴小说读者,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学生,按恽铁樵推测:“弟思一小说出版,读者为何种人乎?如来教所谓林下诸公其一也;世家子女通文理者其二也;男女学校青年其三也。”新文化/新文学刊物的影响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1918年《新青年》杂志销路还不太好,鲁迅1月4日致许寿裳信中说:“《新青年》不能广行,书肆拟中止。”但过了一年,《新青年》、《新潮》销路增加,影响扩大。随着新文化影响逐渐扩大,各地新文学/新文化社团纷纷成立,新文化书刊纷纷出版,书刊能起到标识身份、划分群体的文化标签作用,阅读《新青年》、《新潮》等鼓吹新文化的杂志成了“新青年”的身份标志。
鸳鸯蝴蝶派市场明显受到冲击,1920年,鸳鸯蝴蝶派老牌杂志《小说月报》在销量不景气的情况下,被迫进行半革新。主编王蕴章希望“应文学之潮流,谋说部之改进”,设立“小说新潮”栏目,请沈雁冰等撰稿,但主要仍是程瞻庐、周瘦鹃等人的译作与创作。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销量仍步步下降,到第十号时,只印2千册,连成本都不够,这无疑是促使商务印书馆决定全面改革《小说月报》的一个重要因素。1921年,沈雁冰接手《小说月报》,将已买下的林译小说与周瘦鹃等人作品弃之不用。鸳蝴文人失去了一个经营10年之久的发表阵地,导致他们对新文学的攻讦,袁寒云、胡寄尘等在《晶报》、《最小报》上发表一些冷嘲热讽并涉及人身攻击的文章,如袁寒云讽刺改版后的《小说月报》不但没有阅读的可能,连包酱鸭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印的字,太臭了些”,将新文学对他们的批判视为因饭碗问题而生出“同行嫉妒”。
鸳鸯蝴蝶派最初的反应显得有些近似谩骂,随着新文学批判逐步展开,界限渐渐明晰,他们也在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首先是群体意识的建立。在组织方面,民初作家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松散,彼此交往有很大地域因素,他们多为苏州、扬州与常熟人,同乡之间彼此提携,小说、文集出版时,互相题名、作序、写评以及吹捧推销的广告词,徐枕亚成名后就热衷于为别人作序题名。由于相似的文人情趣、气质和思维方式,因文字交往而形成相对固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宗旨或声称什么派别,虽有一些作家是南社成员,但更多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