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实结合――浅析聊斋志异中叙事时间
虚实结合――浅析聊斋志异中叙事时间
摘 要:中国古典小说受历史叙事的影响,在时序上普遍存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重合,同步的现象。而在《聊斋志异》中,由于小说场景主要是在夜晚,虚实难辨,蒲松龄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通过一些非传统方式(如倒叙,插叙)结合起来,很好地表达他对当时时局的切身感受感受,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本文主要借鉴热奈特的有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古代叙事传统,探讨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叙事时间的安排,以期更好地理解他的叙事技巧,理解文本。
关键词:时间顺序;叙事时间;故事时间
1、引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共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就是专记奇闻怪事之意。本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的文言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的社会政治。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篇幅最长的不过数千字,但蒲松龄却总能让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脱颖而出,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叙事技巧的高超。蒲松龄非常讲究作文之法,他曾在《作文管见》中这样说:“文章之法,开合、流水、顺逆、虚实、浅深、横竖、离合而己。……文贵反,反得要透;文贵转,转得要圆;文贵落,落得要醒;文贵宕,宕得要灵;文贵起,起得要警策;文贵煞,煞得要稳合。”
2、文学中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概述
文学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后者又称叙事时间。“故事”是被一个叙事文本所唤起的各种事件和情况,具有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而“叙述”则是对上述时间或因果上有联系的事件的符号的再现。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状态,而叙事时间则指它们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这种时间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王慧12)。这种兑现是作家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话语和叙事策略。
小说同其他叙事体一样,是“要告诉读者从某一事件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而到某一点结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时间是小说的叙事框架,是情节得以展开和延续的基本线索,其时间运用受到客观时间流动的制约。客观的时间具有线性和不可重复的特征,但小说叙事在时间处理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它可以按顺序描述事件的过程,也可以采用省略,延宕,预叙,跳回等方式改变客观时间的长度和顺序,构造出一个变化多样的时间世界。热奈特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称为“时间的赌博”;保尔利科更是在其阐述时间与叙事关系的煌煌巨著《时间与虚构叙事》中细致地分析了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对时间的塑造和变形。
3、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
中国古典小说受历史叙事的影响,在时序上普遍存在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重合,同步的现象。但从故事时间到叙事时间的兑换,叙事主体依据目标的需要,对故事这一原本可以精确的时间,进行处理,营造出一个迥异与现实时空的虚构却审美的艺术世界。对故事时间刻度的有意改造是作者的倾向性选择,带上了他作为主体对故事的情感评判也表征他的审美意趣。中国古典叙事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从史家的角度追求“重道崇实”的小说叙事观一直局正统地位。小说从萌芽状态的笔记发展到成熟的自话章回体,都保留了紧承史传文学而来的清晰的时间刻度。《三国演义》叙事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在长113年的历史中,凡遇重人事件,作者皆明确指出年月日。对时间刻度的精确追求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种特质。自话体系直到《红楼梦》情况才有所改观,小说突破了这种对故事时间近乎自然复述的历史叙事,营造出一个人文的、诗意的审美文本艺术时空。
4、《聊斋志异》中叙事时间的模糊性―内在性叙事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则一般都没有精确的时代刻度,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蒲松龄似乎对夜晚这个时间特别钟爱。如《莲香》,《林四娘》,《巧娘》,《香玉》,《小谢》,《白秋练》,《聂小倩》等写人与花妖狐仙夜晚相约;《王六郎》写人鬼友谊,时间也常常在夜晚;《梦狼》写梦境时亦在夜晚;就连《狐嫁女》写到狐仙的婚礼仪式也限于夜间。我们可以假设,在当时,现实的困苦和长期的抑郁不得志使作者胸中脑际郁结着难言的悲愤和孤寂,一经与搜寻奇异的爱好相结合,便促使作者拿起笔来将之倾注在奇情异彩的故事中。而灯前月下的夜晚,夜阑人静,灰暗朦胧,最容易造成种种错觉,既是奇异故事发生的最佳时间,也是作者悲愤和孤寂最易喷薄的时刻。
在叙事时间上蒲松龄也是现实与虚幻结合,而鬼魅的出现刚好地符合了这个目的。针对虚实结合这个问题,蒲松龄独辟蹊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