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颈盲蝽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引诱化合物研究.docVIP

薇甘菊颈盲蝽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引诱化合物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薇甘菊颈盲蝽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引诱化合物研究

薇甘菊颈盲蝽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引诱化合物研究   摘要:薇甘菊颈盲蝽大量取食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是防控薇甘菊的重要天敌昆虫。为了研究薇甘菊颈盲蝽的化学信息物质,对薇甘菊颈盲蝽不同部位用正己烷浸提,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头、胸腹、后肠部位的化学成分;使用Y型嗅觉仪分别验证了雌成虫、雄成虫对6种化合物的行为反应,并结合野外诱捕试验验证了6种化合物对薇甘[2]菊颈盲蝽的引诱效果。从薇甘菊颈盲蝽虫体各部位共检测出36种化合物,嗅觉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十六烷酸和豆甾醇在浓度为0-5 g/mL时对雄成虫有最佳的引诱作用,正趋向率分别为(7800±837)%和(6500±570)%。野外诱捕试验进一步证明,十六烷酸在浓度为0-5 g/mL时对薇甘菊颈盲蝽雄成虫有最佳的引诱效果。   关键词:薇甘菊颈盲蝽;化学成分;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33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48-04[HS)][HT9SS]   收稿日期:204-02-24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 (编号:20204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36054);云南省政府专项(编号:云财农[2008]240号);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金。   作者简介:王大伟(982―),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化学生态学。E-mail:wdwchem@63com。   通信作者:泽桑梓,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E-mail:zesangzi@63com。   [ZK)]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目前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省(区)已经大面积分布,是国家重大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5]。在云南省,薇甘菊在南部多个地州发生面积已接近333万hm2,且正在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对当地林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6-7]。[2]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薇甘菊天敌资源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半翅目盲蝽科昆虫薇甘菊颈盲蝽(achypeltis sp)能够大量取食薇甘菊,是薇甘菊的重要天敌资源[8]。野外调查发现,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若虫均可吸食薇甘菊汁液,可以抑制薇甘菊顶梢的生长发育,导致其花序不能正常分化,影响薇甘菊开花、结实,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萎死亡。该发现为开发利用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我国本土昆虫很少取食薇甘菊,研究发现薇甘菊挥发油和提取物对多种昆虫有驱避作用,张茂新等使用GC-MS分析了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试验证明挥发油对小菜蛾、黄曲条跳甲和猿叶虫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对萝卜蚜有一定的触杀毒力[9]。探索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报道的第一个薇甘菊天敌昆虫是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小蓑蛾是鳞翅目昆虫,能够取食薇甘菊叶片并在叶片上造成孔洞[0]。但是,目前能够有效抑制薇甘菊生长和扩散的天敌昆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首先天敌昆虫需要在种群数量上有一定的规模,其次是能够人工控制天敌昆虫的迁徙、繁殖,从而实现人工可控。   在云南省薇甘菊危害严重的地区,薇甘菊颈盲蝽能专性寄生薇甘菊,不会对其他本地植物造成危害,因此在控制薇甘菊蔓延方面比其他取食薇甘菊的昆虫具有优势。为了深入了解薇甘菊颈盲蝽的生态学行为,研究了该虫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以便找到影响种群中个体行为的化学信息物质。   材料与方法   供试虫源   薇甘菊颈盲蝽于202年月20日至2月3日采自薇甘菊植株上,采回实验室以薇甘菊叶饲养,实验室温度 (25±2)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帕色林地(97°2′206″E,24°2′38″N),海拔502 m。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雄成虫可根据腹部的产卵器快速鉴别,仅雌成虫腹部有产卵器。   2仪器与试剂   仪器:H6890GC/5973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 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Y型嗅觉仪(自制),微量注射器(0 μL)。试剂:   正己烷(色谱纯,Fisher Chemicals USA),二氯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十六碳烯酸、十六烷酸、二十八烷、三十烷、三十二烷、豆甾醇均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且均为化学纯。   3薇甘菊颈盲蝽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测定   随机选取00头健康的薇甘菊颈盲蝽成虫,雄虫、雌虫各50头,在显微镜下用刀片切下试虫的头,然后用镊子去掉翅,用刀片剖开试虫腹部,用镊子将后肠整体小心取出,再分别将头、后肠、虫体剩余部分(胸腹部)用镊子放入装有正己烷(色谱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