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图像呈现策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docVIP

视觉图像呈现策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觉图像呈现策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

视觉图像呈现策略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   一.问题描述   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的过程,也是运用分析方法去理解作品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由图像呈现来完成师生间的欣赏对话。然而,在日常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作品图像的呈现方式较为忽略或是显得过于随意:如对图像呈现的时机、进程、意境、手法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这种随意导致许多经典优质的作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视觉效果,学生难以与作品建立一种和谐共鸣的关系及产生有效的欣赏对话,欣赏水平仍停留在作品的内容层面,而对作品的形式美感这一核心要素难以获得。   如何将视觉图像巧妙呈现,实现欣赏效度最大化,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二.策略探析   (一)镜头聚焦,亲近作品   1.整体亲近,感受画境   教师有意识拉近学生与作品的空间距离,甚至零距离的直面画作,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画境的感觉。学生在观摩作品的同时可以触摸画面,感受画面上流动的笔触及质感,还可以趁兴用手指随着画家的笔势进行描摹,在模拟体验创作这一独特的形式与画家对话、互动,如(图1)。   2.局部放大,品味细节   如在欣赏《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严谨写实的古典主义画风,笔者选择了将手、华服等部位放大,高清晰的画面将贵妇娇嫩丰腴的肉感、华美富丽的衣饰描绘得栩栩如生,学生对安格尔精湛写实的绘画技艺和对细节高度概括的表现力折服、赞叹不已,实现了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过渡。如(图2):   作品局部的放大应根据欣赏的主题或是风格特征来选择,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欣赏的方向,再将具有典型性的部位放大,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来观察、分析。如果局部位置选择不当,则会偏离欣赏的主题方向或是造成主次不分,泛泛而谈。   (二)艺术呈现,感受作品   1.动态呈现,连结感官   欣赏图像何时呈现?呈现过早,学生大脑还没形成一定的物象形态。由于缺乏思考的空间,很难与眼前的图像或实物取得关联。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通过对话交流,结合想象。  ??例如在介绍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时,为了避免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抽象绘画的事实,笔者先创设了一段语境:有一天,一位画家迷恋上了线条,他喜欢用纵横垂直的黑色线条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格子,在画面上方,用大面积的红色进行填充……笔者一边讲述一边以《红黄蓝的构成》作品动画演示,如(图3):   通过笔者的讲解及作品的动画演示,学生对“垂直的线”、“格子”、“三原色”等元素有了预期的设想,并能在大脑里各自呈现出作品的大致印象,当笔者最后将作品完全展示时,其图形与学生预期的图像能自然对接,这便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风格内涵的深入理解。   2.意境呈现,品读画味   艺术化地呈现作品,除了要选对时机,呈现的手法也极为重要。优美、意境化地出示欣赏对象,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游历”画境的意味。   例如《富春山居图》欣赏教学中的结尾片段,笔者小心翼翼捧出百宝箱,戴上手套,虔诚地捧出富春山居图长卷,学生被教师的虔诚深深感染着,屏气安静地等待。此时浑厚悠远的古琴声响起,在徐徐展开的画卷中,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与先贤们畅游在青山秀水中。跌宕起伏的音乐与蜿蜒崎岖的山势不谋而合,形成一种韵律与张力美。学生亲临画卷,来回往返,精彩之处驻足观赏品味,既能近距离地领略画家的笔墨,又体验了一回长卷的独特魅力,真有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味。这种完美的作品呈现将审美意境渲染到了极致,更是将课堂引向了高潮直至完满落幕,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久久停留在画卷前不肯离去。   一般来说,艺术化地呈现作品应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能强化学生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理解与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专题组构,比较作品   专题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类作品或实物进行欣赏、比较的课业。   1.实物与实物   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即便同一类型甚至同一物体也在色彩、形态、线条、材质、肌理上有着千差万别,拥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美感。在欣赏教学中,往往将同一类型的实物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认识各种物体间的形、色、材质、纹样等形式语言。   2.实物与作品   作品与实景(实物)同时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通过观察,找出作品与实景之间的异同,以此来理解艺术家的巧妙构思,充分感受到艺术创造源于生活,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改造,并高于生活这一理念。如在《富春山居图》(图4)专题欣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理解画家对取景的艺术处理,笔者截取了作品的局部,与实景做比较分析。   问题1:说说作品与实景的区别,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生:画面里的树没那么茂盛,画面中多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