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尘灰历时发展和更替.docVIP

试析尘灰历时发展和更替.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尘灰历时发展和更替

试析尘灰历时发展和更替   摘 要:“尘”、“灰”在表示“尘土”义上,是一组同义词。本文分先秦、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历史时期对这组表“尘土”义的词的替换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来发现词汇演变的共性问题。   关键词:尘灰灰尘 发展替换      汉语词汇史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常用词研究硕果累累,越来越受重视,为保证语言的连续性和创造新词,提供了基础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尘”、“灰”、“灰尘”的个案研究,追踪其历时发展和更替“轨迹”,来发现词汇演变的共性问题。   一、先秦时期,“尘”的出现早于“埃”、“灰”。   (一)尘,《说文?鹿部》从三“鹿”,从“土”,“鹿行?P土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尔雅?释诂》“久也”;“尘”就是灰尘,许慎是从字形解释的,《尔雅》是从时间既久则尘积的角度解释的。就词源说,“尘”与“沉”、“澄”同源,水中之物落下为“沉”为“澄”,空气中的颗粒落下叫尘。   先秦文献中“尘”的出现早于“灰”,“尘”最早出现于西周,释为“飞扬的尘土”。   (1)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狻N藿?大车 。维尘雍兮。无思百忧。?o自重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尘”在春秋战国时期,既可指空中飞扬的尘土,也可指落于物上粉末状的尘土。如:   (2)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车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至矣。(《左传?宣公十二年》)   按:“尘”在此指飞扬于空中的灰土微粒   (3)??山之玉??而尘垢不能污也。(《淮南子?诠言》)   按:“尘”在此指落于物上的灰尘。   (4)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战国策卷二十五》)   (二)灰,会意。从又(又即是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说文?火部》:“灰,死火余烬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   “灰”最早出现于春秋,在先秦时期只具有“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含义。   (5)冠绳缨。条属右缝。冠六升外毕。锻而勿灰。(《仪礼?丧服》)   (6)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r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周礼?地官?掌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灰”与“尘”同义,复音词“灰尘”出现。   六朝时,“灰”渐渐由“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引申出“尘土”义,常与“土”连用。于是“灰”和“尘”产生同义关系。   (1)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鲍照《代挽歌》)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晋书卷二三志第一三》)   “尘”只能作名词,表“尘土”义。“灰”的用法比较灵活,可以活用为形容词,表示灰色的;作动词,表示烧毁、燃烧或牺牲生命的意思。   (3)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怪焉。(《搜神记卷四》)   (4)不灰之木,不?嶂?火(晋葛洪 《抱朴子?释滞》)   (5)冀杖宠灵,全制一方,使义诚著于所天,玄风扇于九壤,殉命灰身,陨越慷慨。(《晋书卷八七列传第五七》)   复音词方面,“尘”、“灰”作为构词语素与其他词组成复音词结构的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势力相当,平分秋色。“尘”可以构成如“尘沙”、“尘埃”、“尘壤”、“尘土”,灰可以构成“灰烬”“灰壤”、“灰垢”等。同时,“灰”和“尘”两者同义连用为并列结构复音词“灰尘” 。南北朝又有倒装式“尘灰”出现,“灰尘”、“尘灰”开始混用,说明“灰尘”这个复音词一开始不是很稳定的组合,这也正符合中古汉语词汇特征。   (6)疾风千里兮吹尘沙。(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   (7)徐州人谓尘土为蓬块,吴人谓跋跌。(晋 张华《博物志》)   (8)封子积火自烧,而?S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9)内虑于己,外访于亲,以为天地之仁,施不期报,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上处圣泽,下更生辰,合芳离蜕,遐迩改观。(《宋书卷七五列传第三五》)   (10)若夫文王日旰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晋书卷五帝纪第五》)   (11)素幕夜褰,悲挽晨凄,既首埏路,将」即尘灰。(《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北魏》)    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尘”和“灰”表示“尘土”义的用例如下:《搜神记》中“尘”9例,“灰”5例;《六度集经》中“尘”10例,“灰”5例;《洛阳伽蓝记》中“尘”22例,“灰”12例;《玉台新咏》中“尘”48例,“灰”5例。另外,“灰尘”在魏晋南北朝文献中仅出现6例,“尘灰”仅出现1例。    由此可见,“灰”表“尘土”义数量逐渐增多,“灰”、“尘”连用成“灰尘”或“尘灰”。但在这一时期,在词的使用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