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影响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影响   摘 要: 明朝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是明廷针对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而进行的平叛战争。这场战争,对本来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明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尤其给政府财政方面带来巨额开支,导致明廷对民间横征暴敛,直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但在平播战争之后,明王朝在播州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巩固了西南边疆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   关键词: 播州之役 杨应龙 明朝 影响   一、播州之役概述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土司杨应龙在播州正式发动叛乱,在云贵地区烧杀抢掠,时叛时降,出尔反尔。明朝政府多次对其进行招安无效,于万历二十七年末(1599)任命李化龙为四川巡抚,总督川、贵、湖广军务,对杨应龙进行征讨。   万历二十八年初(1600),李化龙指挥二十余万明军,兵分八路,进攻播州。万历二十八年(1600)五月十八日,各路明军会师于海龙囤,对杨应龙进行总攻。六月,刘铤破其城,杨应龙之子杨朝栋、其弟杨兆龙、妾田雌凤被擒,播州全境光复平定。   平播战争历时114天,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但战争对明朝的各方各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播州之役对明朝对明朝的消极影响   (一)国力的巨大消耗。   明王朝对杨应龙的征伐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战争对明朝国力也产生了巨大消耗。明代大学士王家屏曾说:“(平播战争)车骑戈甲,连数镇之师,半委山谷矣;金钱刍粟,倾数万之积,尽填沟壑矣;兵老财殚,智穷计绌……外坠狡夷之牢笼,而内坐守寸步难移之困局……今时事与资力并当困绌之际,国威与士气并当挫刃之余。”明末万历年间的三次大征伐战争时间上几乎是一脉相承,对国力的消耗更是不言而喻。明王朝为了维持这几场庞大的战争,转饷于半个天下,国家的财政日益枯竭,产生了严重困难。   明王朝的国库开支集中于太仓库、太仆寺和京通仓储三大库,在战争期间,这三大库的开支库存直接反映了明王朝国力的消耗。   明正统七???(1442)始置太仓库,又称太仓银库,俗称银库,掌管贮银。“各省所派剩麦米内库中棉丝绢布、马草、盐课之折银者,籍设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之援例上交者,皆由此库贮存。”可见太仓库为明中后期最重要之国库。神宗即位之后,经过张居正十年改革,太仓库储备丰盈。而经过壬辰战争与播州之役后,库银所剩无几,平播战争对库银的消耗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明代太仆寺,“掌牧马之政令,隶属兵部,并于滁州设立南京太仆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太仆寺少卿上书称:“臣稽往牒,在嘉隆年间旧库积至一千余万,盛矣。迨万历十八年,西征?\拜,借一百六十万;东征倭借五百六十余万;二十七年,为边饷五十万……今老库见存二十七万耳。”由此可见,自万历壬辰之乱开始,到播州之役结束,战争的巨大消耗将太仆寺库丰盈的库银消耗殆尽。   京通仓储是以储备国家粮食作为国库,为国家所需而支出米粟。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十一年(1583)十二月,“实在粮共一千八百一十八万五千四百石有奇”;到万历三十年(1602),“京仓实在之数四百四十八万余石,仅足两年之支”。这期间粮食储量的巨大变化,反映了万历三大征对国库粮食的庞大消耗,而平播战争作为三次大战的最后一次,其所需所耗更是对战争不断的明王朝雪上加霜。   (二)百姓赋税加重。   平播战争历时约半年之久,加之之前明廷北征宁夏,东征朝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国库亏空十分严重,必须以增开赋税为手段维持国家的运转。   明朝中后期,明廷将加重赋税作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万历十四年(1586),继任张居正的内阁首辅申时行曾对加派赋税之事作出了严厉批判:“比年以来,渐有加派,有因事而增者……方今才绌民劳,惟正之供尚且不能继,额外之派又何以堪!”万历二十年以后,因战事四起,“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万历二十七年(1599)开始平叛杨应龙之时,增派赋税之情况“比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天下盈实之户,比二十年之前,十减其伍”。   由此可知,虽然明廷进行的平叛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但巨大的战争支出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朝廷只能加派赋税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这样的举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社会矛盾,激发民变。   (三)引发矿监税使对民间的剥削与掠夺。   早在嘉靖年间,明朝政府曾在民间广开矿山,后因大臣反对,民怨四起,在隆庆年间将其废止。到万历时,神宗一度想将开矿之事复起,但遭到大学士申时行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故开矿之事无奈搁置。万历二十四年(1596),神宗皇帝以“营建两宫,计臣束手”和战争开支巨大为由向全国各地派遣矿监税使;到征播战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