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汉代文学中农业祭祀求雨
试论汉代文学中农业祭祀求雨
[内容摘要]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关 键 词] 求雨;阴阳五行;灾异。
[作者简介] 张 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所谓农事禳灾,是指在农事遇到灾害时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手段,借助对神灵的祈求、或对某种超自然的控制和施法,来预防或驱除产生于自然界的各种农业灾害。比如干旱、暴雨、水涝、虫灾等。我的文章主要以汉代文学中农业旱灾祭祀求雨这种农事祭祀禳灾活动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人民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信仰行为极其所蕴涵的思想内涵。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干旱就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直到今日干旱还是时有发生的,古代人民对干旱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出于低级阶段,尤其是远古先民认为世间万物有灵,认为雨水由神灵掌管,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人们只能向冥冥之中的某些神灵进行祭祀朝拜。
一、先秦时期对旱灾的认识及祭祀求雨
1.驱旱魃求雨。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早期阶段,认为旱灾的发生与某种神灵有关,如《诗?大雅?云汉》云:“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慈绶?!”①人们认为旱灾的发生是女魃在作怪,所以要驱逐女魃来达到获雨的目的。
旱魃亦作“女??”,神话中的旱神。韦曜《毛诗问》:“《云汉》之诗,旱魃为虐。传曰‘魃天旱鬼也’。笺云‘旱气生魃,天有常神,人死为鬼。不审旱气生魃奈何?’答曰‘魃鬼人形,眼在顶上,天地此物,则将旱也,天欲为灾,何所不生,而云有常神者耶。’”②《神异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C,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灾消也。”③《山海经?大荒北经》则云:“系昆之山者……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北。”④魃,郝懿行笺注:“《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下不雨也,同魃。”⑤从以上记载可知女魃:相传是不长一根头发的光秃女神,眼睛长在头顶之上,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是黄帝之女,但在这里已经被神话化为旱神。所以当有旱灾发生的时候人们认为是旱魃在作怪,要进行驱逐旱魃。于是先秦典籍就有了曝巫的记录。《左传?僖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⑥《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⑦《大荒西经》:“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⑧共工之台即祭雨之地,女丑为尸即巫,女魃是女丑所扮的旱魃的形象。魃主旱,当大旱发生之时,女丑扮旱魃求雨而被曝死,使旱神得到惩罚,驱走旱神以达到降雨的目的。
2.雩祭求雨。古代人们在旱灾发生时除了驱旱魃外,还要进行祭祀求雨。古籍所记载较早而详细的求雨,是商汤之祷。《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⑨到了周代祈雨已有定制,并特称为“雩”。雩祭有两种。一种是天子亲祭的常规定时祭祀,这是为了预祝风调雨顺。另一种是遇旱而祭。雩祭一般在孟夏(四月)举行,所谓“四月龙见而雩”,因为此时苍龙(东方七宿)昏见于天,万物开始旺长,需要雨露滋润才能茁壮,所以举行雩祭以求苍天普降甘霖。因此谓为常雩。另外,大旱时也举行雩祭。春秋时,国君亲临城南郊外主持雩祭,读过祭文后,使童男童女各八人“舞而呼雩”。秦汉时期对雩祭非常重视,“遇旱则雩”。在雩祭时,文武百官依次行雩礼求雨。
3.以龙求雨。人们认为旱灾除了旱魃在作怪外,还有一种掌管降雨的神,那就是龙。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
《山海经》记载:“泰华之上,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旱。”⑩可见这是龙的早期雏形,接着《山海经》又曰:“东荒北隅有山名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夸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