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十番生态现状与保护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遂昌十番生态现状与保护研究

遂昌十番生态现状与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杨和平(1961—),男,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研究基地副主任。   摘要:文章以遂昌“十番”为研究对象,拟从其历史轨迹、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遂昌“十番”的现状展开调查,并结合民族音乐学、社会学和文化历史学等方法进行深层的分析和保护研究,旨在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遂昌“十番”;生态现状;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4   遂昌位于浙江西南部,东靠武义、松阳,南接龙泉,西邻江山和福建浦城,北毗衢县、龙游和金华。所辖的石练镇处遂昌县城西南23公里。遂昌“十番”是各地“十番”中最为奇特的一支。其乐曲联奏既非民间小曲,也不是锣鼓敲打,而是古朴典雅的“南北词曲”,其中,又以汤显祖的《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中的昆曲曲牌为主要演奏曲目。   一、发展轨迹   “十番”约定俗成的被认为是一种由多种乐器组合而成,轮番进行多个地方曲调演奏的乐器合奏——由于各地区的曲调及乐器差异,各具特色,对于“十番”的称谓也是不同,有“十番锣鼓” “十样锦”等,其中也有更加细致地称为“文十番” “武十番” “细十番” “粗十番”等。而“昆曲十番”,顾名思义,就是特指演奏昆曲曲调为主要演奏内容的“十番”演奏。   在诸多地区的“十番”中,遂昌的“昆曲十番”可谓是独树一帜,又外加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①“四梦”作品的演奏,使得遂昌地区的“昆曲十番”更是不胫而红。汤显祖曾于1593~1598年间任职遂昌知县,在这五年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相对平稳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昆曲在遂昌的传播。当地百姓在学习表演昆曲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自己地方的特色形成了“昆曲十番”的表演形式。虽然汤显祖后来弃官回到了江西,也依然保持着与遂昌百姓的联系,又将自己创作的“玉茗堂四梦”传回了遂昌,后被改编成工尺谱,成为“昆曲十番”的代表性演出曲目。   在遂昌石练镇,“十番”的演奏主要还是为了祈神祭祖——根据《遂昌县志》记载五代时曾有蔡氏24人避居于此,逝后为神,佑保一方。②于是当地民众便建了玄沙庙(现称蔡王殿)来祭祀先祖。并于明代万历年间兴起了庙会,名曰“秋赛会”,又因刚好时值农历七月,于是此会也称“七月会”。“七月会”演出习俗名目繁多,但多年来都很少更改,主要有“八仙接佛” “对艺人供膳” “剧团过场,下坦③接戏箱”等等。总之,每年农历七月开展的祭祀蔡王菩萨的仪式活动中,为了凸显百姓的诚心,都会要求由器乐演奏来渲染仪式气氛,于是“昆曲十番”便一直都被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活动也曾停止了有几十年,遂昌的“昆曲十番”自然也终止了几十年,直到2000年冬天,当地文化部门人员下乡到遂昌县石练镇石坑村时,偶然间发现了几位年过古稀的“十番”艺人的演奏,于是才开始了发掘保护重视这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2001年8月,“昆曲十番”队参加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汇报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专家的广泛注意。2003年,遂昌“昆曲十番”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扶持名录”,2004和2005年又相继拍摄相关影视内容,以上的这些便在客观上为我们的口头传承文化——遂昌“昆曲十番”提供了有利的推动力。   二、生态现状   虽说只要石练“七月会”的文化不断,为“七月会”服务的“昆曲十番”也定是不会因为历史的演进而烟消云散,但是整个世界都在向现代化发展,人们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都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家庭事务,遂昌“十番”的发展也一度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面对这种状况,遂昌政府和文化部门做了积极的努力:2000年,遂昌县文化部对遂昌“昆曲十番”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并在石练镇石坑口村恢复了原生态“昆曲十番”队;2004年,又在湖山奕山恢复了原生态“昆曲十番”队;2006年,“昆曲十番”被纳入“首批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又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④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十番”的发展现状,笔者采访了石练镇上街村的女子“十番”队和石练镇最早恢复的石坑口村“十番”队。   图1位于遂昌石练镇石坑口村的蔡相庙(正门)   (一)石练镇上街村女子“十番”队   上街村的这支女子“十番”队是近年在政府的提倡之下,由胡君兰组织排练的新兴“十番”队,队伍成员以闲居在家的家庭主妇为主,年龄层次则主要集中在33~55岁之间,演奏的曲目主要是《牡丹亭·游园》中的《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昆曲曲牌《拾画》的《锦缠道》,以及曲牌《数花》的大红袍等。   图2上街村女子“十番”队表演   “昆曲十番”《游园》1.乐队编制   (1)乐器组成   整个乐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