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文体独立示范意义.docVIP

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文体独立示范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文体独立示范意义

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文体独立示范意义   摘要:邯郸淳让笑话从寓言和史传中独立出来,《笑林》被归入“轶事小说”的“笑话类”,“笑林体”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小说家有此格也”,就中国古代小说史而言,《笑林》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独立,邯郸淳是小说史上第一人,《笑林》“为赏心而作”和“戏而不谑”的创作手法和科诨尺度也成为后世笑话的基本范式,《笑林》与“笑林体”的文体独立示范意义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理应受到应有的关注。   ?P键词:小说史;文体史;文体独立;笑林;示范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谈谐》一书时,提到三国时邯郸淳《笑林》,称“小说家有此格也”。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书事》对文言小说作了第一次分类,其中“街谈巷议,时有可观,小说卮言,犹贤于已,故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荣期《语林》、孔思尚《语录》、阳?d松《谈薮》,此之谓琐言者也” [1] 81 。“自魏晋以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 [1] 55 。可见志人小说的《语林》《世说》与笑话类的《笑林》以其“调谑小辩,嗤鄙异闻”的谐谑“斯风一扇”,以致“国史多同”。侯忠义《汉魏六朝小说史》把魏晋轶事小说分为笑话类、琐言类和轶事类三类,把《笑林》为代表的笑话作为魏晋轶事小说的一个独立的门类。陈文新认为:轶事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大类型,即以《西京杂记》为代表的“逸事”体、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琐言”体、以《笑林》为代表的“排调”体 [2] 1 。而从创作时间上讲,曹丕的《列异传》《笑书》以及邯郸淳的《笑林》乃是最早的志怪志人小说。鲁迅视曹丕为“文学自觉的标志人物”,《笑书》已佚,志人小说正是从笑话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邯郸淳是小说史上第一人。邯郸淳让笑话独立出来,与理论、教训之类大道理脱钩,凭它自身的审美作用自立于文学之林,这对中国的小说正式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3] 。   一、邯郸淳《笑林》与寓言史传的分离及其意义   邯郸淳《笑林》是魏晋时期出现专门的笑话集子,《笑林》的出现标志谐谑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独立。从小说史发展而言,《笑林》的出现在魏晋时期,一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一则是魏晋谐谑风气使然。《笑林》创作并结集,标志着小说从诸子寓言、史籍谐谑故事的分离。从现存为数不多的《笑林》故事中还可以看到从寓言和史传脱离的痕迹。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日:“何鸟也?”担者欺之日:“凤皇也!”路人日:“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成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钱钟书说:“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按此褚少孙所补‘故事滑稽之语六章’之四,其事亦见《说苑?奉使》篇、《韩诗外传》卷一零等,司马贞、梁玉绳皆已言之。《初学记》卷二零,《太平广记》卷九一六引《鲁连子》载鲁君使展无所遗齐襄君鸿,中道失鸿,不肯‘隐君蔽罪’;《尹文子?大道》篇上记楚人误以山鸡为凤凰,欲献楚王而鸟死,即《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引《笑林》一则所本;情节均类,实一事而异其传尔。” [4] 380 钱钟书指出“楚人有担山鸡者”即源自《史记》和子书中的寓言,是“一事而异其传尔”变化而成。《史记》是对历史人物所作的传记,寓言是依托子书寄寓道德说教或政治讽喻,而《笑林》一书的创作动机是以“赏心”为主,这是《笑林》一书特别的创新价值之所在。《笑林》中“担山鸡者”虽然从《史记》、寓言脱胎而来,但已经失去了中道失鸿,不肯“隐君蔽罪”道德说教意味,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对人情事故的关注,担山鸡者的狡诈、献凤者的诚心与楚王的宽厚,均在三言两语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这则《笑林》故事从子书《淮南方》脱胎而来,楚人的执著、楚人妻的厌烦和县官的开明构成了喜剧性的艺术效果。《淮南方》讲“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的方术迷信,而这则故事恰恰反其意是对迷信方术的嘲谑,其中妻厌倦楚人方术而绐楚人导致误解情节的设置,恰为后文掩耳盗铃式的公然攫取作铺垫,构成了笑料。后来从这个笑话引申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