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模式化样板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新审视模式化样板戏

重新审视模式化样板戏   【摘要】样板戏作为文革文学的主导形式,曾轰动一时,样板戏意在树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旨在教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较其他的艺术形式而言,戏剧最能贴近群众并更易为其所接受。即便如此,样板戏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政治功用的束缚之下,无疑斧凿之痕过于明显,使其魅力大打折扣。因此,样板戏取得的成就与创作过程中付出的代价相比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关键词】模式化;样板戏;政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4-0048-1.5      自古以来,戏曲就一直有高台教化之功用。新中国在发展的历程中,同样也未能免俗。文学与政治的特殊关系,无疑是其最为显性的文学发展的特征之一”。繁盛一时的样板戏,随着时代变迁的浮浮沉沉,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大起大落。从某种意义上看,“‘样板戏’决不单纯是一个尘封于历史幕褶中的文学个案,而是一个既裹挟着历史阴影,又不断以鲜亮的色彩重现,并不断引起人们审美关注的颇具反思性特征的事象”。   所谓样板戏,全称为“革命样板戏”,是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戏剧样式,其中包括现代京剧、芭蕾舞剧和交响音乐。“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被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养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一、“样板戏”类型化的表现形式   样板戏作为文革文学的主导形式,曾轰动一时。作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先声,其为“文革”政治理念的推行提供了可能。究其根源,戏曲艺术本身“一元化”、“样板化”的内在规定,恰好适合为‘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化目的服务。样板戏意在树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旨在教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主题选择的单一化:样板戏在主题的选择上,往往热衷于表现敌我矛盾,并且均以敌败我胜作结。八部作品无一例外。作品中,极少对人物生活、生产场景进行刻画,更多的是对敌我尖锐的矛盾冲突演绎诠释。无论是在哪一部作品,与任何敌人进行战斗,人民都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团结一心,共同抗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作品往往会留下一个光明且充满希望的尾巴,以大团圆形式收尾。如:《沙家浜》的最后红旗飘扬,寓意深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当然,以刁德一、胡传魁为代表的敌方,自然是要被绳之以法的。样板戏主题的选择往往是过于单一的,这与当时的政治要求关系密切。这八部样板戏中,很少展现民族矛盾,即便是提及,要么是背景,要么一笔带过,其中更多的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地主、土豪甚至是山大王等形象却在作品中频频出现。显而易见,这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极为匹配。   情节设置的雷同化:样板戏故事情节的设置,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每个故事中至少要出现一个或几个受过党的教育的斗士。他们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思想觉悟也极高,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他们身上永远不带任何的瑕疵。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完人,总是以现世救世主的身份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也是一个。他们不仅仪表堂堂,精神世界的高度,更是让人可望而不可及。在他们之中,无论男女,基本都断绝了七情六欲,只是一心扑在革命上,就算是死也会先喊完革命的口号才倒下。似乎他们存在的价值,只是为了战斗,而他们所肩负的唯一使命则是消灭凶残的敌人和解放受苦受难的群众。他们几乎是圣人,是彻彻底底地闪耀着金光的英雄。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毕竟“人非圣贤”,谁又能完全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   人物形象的脸谱化:样板戏的人物形象,大都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有极端化的倾向。受压迫者,永远眉头深锁、苦大仇深;压迫者,大都贼眉鼠眼、猥琐丑陋;救赎者,总是神采奕奕,英俊魁梧。透过人物形象的外貌,观众完全可以判断出人物的地位、立场。这样做使整个故事情节没有一丝的悬念。加之音乐、灯光等一系列的配合,在人物登台的那一刻,观众立刻就能够大致猜测出人物的身份与故事的情节。悲凉的调子,暗淡的灯光属于,苦难中的人民;欢快的调子,明亮的灯光,则属于带领人民谋求幸福生活,象征着党的军人或者党代表;而黑暗永远只属于压破人民的地主、恶霸等。无论是“好人”“坏人”仿佛都被贴上了标签,令人一望即知。在样板戏中,所有的人物均被脸谱化、标签化。但这又是与人们正常的生活经验所悖离的。样板戏里的英雄形象雷同单一,如出一辙,永远没有自己的表情,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二、“样板戏”政治化的创作动因   本着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贯彻,强调文艺应当为“工农兵”服务,加之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袭来,戏曲现代化的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1964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