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影响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影响
摘要 千山风景区近几年名木古树发生死亡和植被退化现象严重,分析其综合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土壤的水分状况是主导因子,通过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查,分析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状态,提出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与适应对策。
关键词 千山风景区;土壤含水量;森林生长;辽宁鞍山
中图分类号 Q948.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68-02
千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 km处,总面积90 km2,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宗教文化综合游览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所导致的人为活动频繁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及地下水位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千山风景区植被出现退化,尤其是古树名木生长衰退甚至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目前,干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体现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同时还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千山风景区系长白山支脉,植物区系为华北植物区系植被,属于油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其中油松的比重最高,约占整个森林面积的40%,以油松、蒙古栎、辽东栎、糠椴、紫椴、花曲柳裂叶榆等为主要组成树种。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水分变化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根系对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完成的。为了探究其原因,拟从影响植物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土壤水分状况调查入手,研究千山风景区名木古树等植物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从中找出主导因子,以确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将对千山风景区乃至辽宁东部山区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2]。
1 研究地区及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试验在千山风景区的北沟、中沟和南沟进行。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土壤表层pH值为5.4。气候为温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8.7 ℃,最高气温为8月,最低气温为1月。无霜期为165 d(5月4日至10月4日)。夏季最高气温36.9 ℃,略低于鞍山市;冬季最低温度为-30.4 ℃。年均降水量为729.5 mm,多集中在5—9月(平均593.4 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1.34%)。相对湿度全年平均为76.4%,8月最高,为79%,4—5月最低,为52%。
1.2 研究方法
1.2.1 取样地点。2012年在千山风景区的北、中、南3个区,选取有代表性区域——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不同海拔高度——坡底、中坡、坡顶。从5月15日开始采集样品并随时进行分析,现已采集土壤样品621个、植物样品207个,已全部分析检测完毕。
在岫岩清凉山自然保护区帽盔山二道沟设立对照观测点1处;岫岩清凉山自然保护区二道沟帽盔山脉,坡度29°,坡向西,海拔350 m;在海城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孤山子设立对照观测点1处;海城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孤山山脉,坡度23°,坡向西,海拔354 m。在千山五龙宫设立枯死树区对照点1处。①北沟大佛景区设立3个试验点:大佛正门右侧距道15 m坡上;坡度30°,坡向西,海拔287 m;红映松涛石碑南侧,坡度35°,海拔354 m;蟠桃献寿石下面中;坡度40°,坡向西,海拔401 m。②中沟五龙宫景区设立3个试验点:五龙宫正门里右侧坡顶上,坡度20°,坡向西北,海拔20 m;五龙宫正门外向下走右侧变压器斜对坡10 m处,坡度16°,坡向西南,海拔245 m;火炬树林坡上,坡度13°,坡向西北,海拔225 m。③南沟香延寺景区设立3个试验点:香延寺正门里右侧坡顶油松林,坡度28°,坡向东,海拔288 m;鞍钢附企度假村,坡度25°,坡向西南,海拔255 m;香延寺南门左侧,坡度17°,坡向西,海拔217 m。
1.2.2 取样深度。纵向深度0~40 cm;横向距离:树冠投影处取1点;树冠投影外1 m处取1点;树冠投影内1 m处取1点。土壤取后用塑料袋密封贴标签,置于冰柜中待测。定期在每月的5、15、25日及雨后的第1、3、5天取样(特殊情况下可顺延)。
1.2.3 植物样品采集。配合土壤取样的同时取对应的植物样品,剪取测定树木周围树木及灌木中部枝条,密封贴标签,置于冰箱中待测。监测选定的样品树木(即采样点对应的树木)生长状况——新生枝条、径粗、树高等。
1.3 分析测定
采用精度为万分之一的天平作为分析工具;土壤含水量测试采用烘干法,温度控制在100 ℃,时间为8 h。植物样品含水率采用称重法烘干测定。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含水量(%)=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含水量变化
千山土壤的水分状况与大气降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6月底最低,8月下旬最高,平均值分别为6.04%、29.20%。
千山植被的优势树种主要是油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