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鸣整脊手法经验.docVIP

王与鸣整脊手法经验.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与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与鸣整脊手法经验   【摘要】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1手法分类   老师把手法归类为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和整脊被动类手法。施行整脊被动类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础类手法,放松痉挛肌肉和降低肌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类手法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解除压迫,最终起到多方位综合治疗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老师在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时,根据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解剖特点及伤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归纳为12种:触按、摩捋、推刮、拿捏、弹拨、揉搓、点穴、振颤、滚摇、扳旋、牵抖、叩击法。应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在脊柱、四肢的相应部位,可起到整复关节错位,松弛筋肉挛缩或粘连,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既注重继承中医传统技法,又充分结合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临证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作为理筋整脊的基础手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岔气、闪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筋伤与腰脊疾患上,功效显著[5]。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1.2 整脊被动类手法整脊疗法一般以屈曲位居多,施术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间盘神经根、脊髓之间的解剖关系,盲目施行某种单一手法,疗效受到影响。老师在继承林如高老先生的经验同时,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体位辨证施术,详细叙述了36种整脊法的体位、手法和功用。通过整脊手法,迅速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系统,达到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目的[6]。   1.2.1颈部整脊法(1)牵颈摇头法,(2)揉颈旋头法,(3)快速旋颈法,(4)定点旋颈法,(5)双人旋颈法,(6)卡颈侧扳法,(7)扳颈拔伸法,(8)压肩旋颈法,(9)牵颈旋颈法,(10)卧位旋颈法。   1.2.2 胸部整脊法(11)按枕扩胸法,(12)定点旋胸法,(13)压臂顶胸法,(14)伸臂推背法,(15)拉肩扳胸法,(16)支点压胸法,(17)叠掌按压法。   1.2.3腰部整脊法(18)定点旋腰法,(19)扶肩旋腰法,(20)穿臂旋腰法,(21)单人旋腰法,(22)后伸旋腰法,(23)摇转侧倾法,(24)吸气侧倾法,(25)侧卧斜扳法,(26)俯卧旋腰法,(27)按腰提扳法,(28)握踝伸腰法,(29)屈髋分腿法,(30)屈髋旋腿法,(31)屈髋压肩法,(32)腰部牵抖法,(33)蹲位叠挤法,(34)后背晃抖法,(35)侧背晃抖法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