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与亲政策再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唐与亲政策再思考

汉唐与亲政策再思考   摘要:和亲作为一种政治策略与外交手段,在汉、唐两朝被广泛使用。但无论是汉、唐政权还是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并没有把和亲看做是维持宗主地位,或者为本国老百姓谋取安定生活的不二之策。和亲政策只是带来了边境的一时安宁,并没有能使这种和谐相处的局面永久维持下去。因此,对于和亲政策我们应充分尊重历史,辩证地、理性地去思考其历史作用。   关键词:汉朝;唐朝;和亲;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75-03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既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也包括不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还包括一些具有和亲性质的跨境联姻。[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把女人当做历史的弹簧,这是和亲政策的实质。”[2]今天史学界一般采用范文澜先生的意见,认为秦汉以后,汉民族真正形成,而汉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匈奴、吐蕃族君主之间的和亲通婚,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两大民族的和亲通婚。和亲必定要涉及婚姻的双方,两者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为达到各自的目的,以联姻为手段,形成一定的共识,从而促成和亲之事。那么,汉、唐与其他政权的和亲行为,是否能换回自身想要的和平、安定?和亲双方是否能长期和睦相处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与认识。   一、汉朝的和亲政策及反思   汉朝的和亲政策始于西汉高祖时期,儒官刘敬是第一个提出和亲的人,他认为:“彼(匈奴)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3]据此推论,刘敬积极主张与匈奴和亲,以换得边境的安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前199年,刘敬作为和亲大使代表西汉与匈奴冒顿单于结为兄弟,签订了“和亲协定”,此协定主要包括五项条款:一是汉朝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二是汉与匈奴划疆立界,并把长城以北的大片土地授予单于,长城以内的土地则仍归汉朝所有,约定双方互不侵扰,匈奴不准进入到长城以内,汉朝居民也不得到长城以北;三是“汉与匈奴约为兄弟”,双方成为兄弟之国,享有平等地位;四是汉朝“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而匈奴不再侵扰汉朝;五是双方进行一些“通关市”活动。通过此次和亲之举,双方暂时结束了争战,换得了一时的安宁。但是,匈奴是一个崇尚武力且比较野蛮的民族,其“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之。”单于接受和亲,看中的并不是汉朝的美女,而是作为嫁妆的城池、土地、各种财物以及关市,而且也不会受到伦理道德的多少约束,为了获取利益,他们不惜放弃原则,甘当小辈,装出一副温顺的样子。历史也证明,通过和亲所缔结的这种姻亲关系并不牢靠,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双方仍然是战事不断。例如:公元前177年,匈奴的右贤王入侵河南等地,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汉朝也派出大将灌婴率军予以坚决的反击。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汉朝也也派出大批军队予以还击。公元前158年,匈奴新的单于继位,随即断绝了汉朝的和亲之举,并往上郡和云中郡各派出三万大军,大肆杀掠。由此可见,即使有和亲后的亲戚关系以及各种盟约的存在,匈奴还是连连背约,不断侵扰,和亲并没有收到长久的实际效果。作为想维持宗主地位的西汉政府,也不会把国家的命运完全维系在一个女子身上,他们也能认识到和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结办法,而只把和亲当作一种手段和权宜之计,和亲的背后还是有坚固的长城和众多的戍边士兵。和亲只是统治者手中的一个筹码,而不是一贯的行动准则,什么时候下注,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强弱与利益所在。[4]西汉初期,由于国力虚弱和战略上的劣势,西汉政府一直处于主动要求与匈奴和亲的态势,其做出这一选择也实属无奈,一旦形势发生转变,其对外政策也会随之改变。到汉武帝时,随着国力的强盛,西汉对匈奴不再采用和亲政策,转而诉诸武力,即使是匈奴主动的和亲要求也被拒绝,一直到呼韩邪单于附汉之后,汉朝才又开始与匈奴和亲。这一形势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强弱对比发生了改变。这时,西汉日益强大而匈奴却日趋衰落,于是他们向西汉主动提出和亲。其实,匈奴主动提出和亲也有其自己的目的,其主要想借助汉朝的势力来击败国内的政敌,并得到一些土地、财物等好处。从表面上看,这段时期的和亲收到了很大的成效,无论对匈奴还是对西汉都足以彪炳千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段时期的和亲之所以能成功,两国之所以出现安定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呼韩邪单于希望通过归附汉朝,求得汉朝的友好相待,并帮助其巩固在匈奴内部的统治地位。而汉朝刚刚休养生息,希望通过和亲停止与匈奴的纷争,谋取北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