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迷走N 心交感N 中枢 延髓心迷走中枢 延髓心交感中枢 支配 范围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 整个心脏 作用 抑制 兴奋 递质 Ach NA 受体 M受体 β1受体 阻断剂 阿托品 普萘洛尔(心得安) ㈠心脏的神经支配 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 心交感N生理作用:If↑, Ca2+通道开放增加 ①正性变时:4期If↑,Ca2+内流↑→自动去极速↑→自律性↑ ②正性变传导:房室交界0期Ca2+↑→ 0期去极速+幅度↑→传导性↑ ③正性变力: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ATP生成↑→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 心迷走N生理功能:抑制Ca2+通道,增强K+通道 ①负性变时: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动去极速↓→自律性↓ ②负性变传导:0期Ca2+内流↓→ 0期去极速+幅度↓→传导性↓ ③负性变力:3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 AP时程(2期)↓Ca2+内流↓→收缩力↓ ㈡血管的N支配 1.缩血管N纤维(交感缩血管N)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外) 递质:NE 受体:α(主)、β2 作用:α受体→血管缩>β2受体→血管舒 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 ②紧张性活动: 2.舒血管N纤维: 不参与血压调节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支配范围 骨骼肌血管 少数器官血管 递质 Ach Ach 受体 M M 作用 血管舒张,骨骼肌血流增加 少数器官血流量增加 ㈢心血管中枢 基本中枢: 延髓 心迷走(抑制)中枢 安静时占优势 心交感(加速)中枢 紧急时占优势 缩血管中枢 安静时紧张性支配 部 位 特 点 脊 T、L、S段 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二)心 血 管 中 枢 ②始终有紧张性,且呈交互抑制 ①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 ②越是高位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 延 下丘脑、 髓 大脑边缘系统 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上 小脑顶核...... 缩血管中枢 延 (头端腹外侧) 心交感中枢 (尾端腹外侧) 髓 心迷走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 ①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四) 心血管反射 (1) 反射效应 窦弓反射 (2)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心交感N(-) 舌咽N 心迷走N(+) 迷走N 缩血管N(-) A-BP A-BP 颈A窦,主A弓 压力感受器 (+) 延髓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心脏 血管 意义: 缓冲动脉血压的突升突降,维持动脉血压的 相对稳定(经常性调节) 当BP下降时通过相反途径引起BP回升 (3)反射特点: ①具双向性作用:缓冲Bp的突然变化 ②BP在6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降压反射起作用 ③对BP的迅速变化敏感。对持续的高BP不敏感,只能在高水平上调节,出现调定点的重置。 ④颈动脉窦的敏感性主动脉弓区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脉压 Bp 搏出量 (明显) 心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有效血量 (明显) (明显) 大A弹性 (明显) 三、静脉血压静脉特点:管壁薄、口径大、血压低外周静脉压——各器官,肢体静脉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胸腔大V或右心房内的压力 正常值为40-120mmH2O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 心脏射血能力(主要)和V 回流量。 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意义1.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右心功能) 右心衰→ 心缩力↓→ 回心血量不能及时排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