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生物材料表面改性.ppt
6.8 材料表面化学活性基团或活性物质的结合 利用基体材料本身具有的基团或通过某些反应活性高的基团和原子,可以使材料表面产生功能基团,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例如,在惰性生物材料表面引入活性药物如肝素、尿激酶、前列腺素等或类肝素化。 材料表面引入生物活性分子可以促进细胞的粘附和生长,因此将生物活性分子固定到材料表面是提高其细胞相容性的重要方法。 蛋白质在聚合物表面的固定主要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固定二种。 物理吸附: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可将含有多个负电荷的生物活性分子固定于材料中带正电荷的部位; 化学固定:将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与基质表面的反应性基团通过化学键合使其牢固地固定于材料表面,可获得长期的组织相容性。 6.9 表面修饰 定义:在不改变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 作为在人体生理环境中使用的医用材料,必须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有效阻止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非常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对材料的表面修饰是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手段。 应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对羟基磷灰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处理 用氟化物处理钛表面TiO2 涂层 用喷砂联合草酸酸蚀处理钛种植体 习题 1. 聚合物刷是如何进行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 2. “由表面接枝”法是如何进行聚合物接枝的,这种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3. 在ATRP反应中,如何解决自由基浓度与反应速率的矛盾的? 4.材料表面生物化。 5. 离子束技术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表面改性,各有什么优点? 6. 目前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那些方面应用比较广泛? Thanks! SEM分析 接枝前聚乙烯的SEM照片(×1500,×3000) 接枝后聚乙烯的SEM照片(×1500,×5000) 聚乙烯的血液相容性实验 UHMWPE接枝前后的溶血率 血小板在UHMWPE表面黏附 接枝前 接枝后 聚乙烯表面亲水性单体丙烯酸接枝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接枝聚乙烯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提高:接触角由80~85°降低为21~24°,并且接触角的大小随着聚乙烯表面的A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吸水率随AA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 聚乙烯表面接枝AA后明显降低了起始摩擦系数,提高了耐磨性。 MPC接枝前接触角为76°,接枝后变为15°,并且接触角的大小随着聚乙烯表面的MPC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 溶血率实验结果表明接枝MPC前后UHMWPE表面的溶血率从0.56%降到了0.34%,HDPE从0.68%降到了0.45%。 接枝MPC后的聚乙烯表面几乎没有血小板黏附,而接枝前的样品表面能明显看出有血小板,证明血液相容性提高。 聚乙烯表面接枝MPC后起始摩擦系数降低低,耐磨性提高 。 结论: 刷子型结构能与水形成水合层,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摩擦时水合层中的水分子迅速交换起到有效润滑作用。这些独有的特点使得天然关节具有超润滑功能(摩擦系数在0.001到0.01之间),平均使用寿命达70年之久,远高于目前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15-30年)。 聚合物刷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但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刷的分子润滑机理上,摩擦实验所用的载荷一般在毫牛、微牛数量级,其微观摩擦学规律将与高载荷、大比压的宏观摩擦学特性不同。 6.2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是20世60年代以来,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真空技术等学科交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是指部分或完全电离的气体。 低温等离子体:在直流电弧放电、辉光放电、微波放电、电晕放电、射频放电等条件下所产生的部分电离气体。 在低温等离子体中包含有多种粒子: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和离子,大量的中性粒子如原子、分子和自由基等. 等离子体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材料焊接、金属熔化、材料合成及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 通常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技术有湿法和干法,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一种干法技术。 材料表面改性使用的是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可由紫外辐射、X 射线、加热、冲击波、激光照射、气体放电等方法产生,实验室和工业上多采用气体放电的方式。 目前有以下几种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 6.2.1等离子喷涂法 等离子喷涂技术是较早用于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由高温等离子火焰(温度高达10000℃以上),将待喷涂的粉料瞬间熔化,然后高速喷涂在冷态的基体上形成涂层。涂层厚度通常约0.05~0.1mm。 离子喷涂后的真空热处理技术:在600~800℃,熔融的非晶态的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晶态,同时,基体与涂层间相互的离子热扩散,使界面处形成了化学键结合,提高了涂层结合强度。 图6-5 等离子喷涂设备结构示意图 6.2.2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离子注入:一个载能离子进入固体材料表面的过程,可以使靶材近表面区域的原子组成及其结构发生变化,能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能。 离子注入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得到新型的表面合金,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