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和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docVIP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和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和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和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   摘要:匾额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在园林中,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它以凝练和极具概括力的艺术效果,传达景观的意境美,堪称我国传统园林的一大特色。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各主要景点与建筑都悬挂匾额楹联,通过分析匾联内容,来探寻匾额楹联与大观园植物配置的关系。   关键词:大观园;匾额楹联;植物景观;意境   书法、京剧、烹调和园林有“中国文化四绝”之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书法常与匾额楹联相结合,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景观的意境,也常借用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联想以加强感染力。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其楼台亭榭,殿宇辉煌,庭院深邃,曲水回廊,蔚为壮观。本文尝试从大观园主要景点的匾额楹联出发,结合大观园中主要居住空间和游赏空间的植物景观,透过匾联来探寻各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意境的营造,并进一步研究匾额楹联与场地植物景观的关联性和写照性。   1匾额楹联与大观园   匾额有记载始于五代时期的桃符,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它使物象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人们开始涵咏于其中,神游于境外。大家将横的称作匾,竖的称作额,将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做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的成熟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体,浅貌深衷、意境深远。   正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在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各处亭台楼阁需题写匾额对联时,贾政所言:“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廖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嘈雪芹借贾政之口,道出匾额楹联的请题必须要应情应景,而且还要为风景增色。同时,也阐明匾额楹联对于景观的重要性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2居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   2.1怡红院   怡红院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住所,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主殿上悬“怡红快绿”匾额,这“红”和“绿”在原著中分别指殿前的西府海棠和芭蕉。   大观园怡红院主殿前西侧栽植1棵西府海棠,东侧种数丛芭蕉、蕉棠对植的方式,形式简洁,主题突出。同时,院外侧绕墙种植柳和碧桃,既符合中国传统种植中的“桃红柳绿”,又切合怡红院的主题“怡红快绿”。   怡红院的植物景观除蕉棠对植外,前院还点缀连翘、紫丁香、榆叶梅和银杏,后院栽植石榴、白蜡、金银木等来丰富春秋景观。此外,院中还有油松点植,使整个院子的植物景观在冬季不至于太萧条,且层次上也有变化。   2.2潇湘馆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主殿匾额“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指有凤凰在这里栖息。又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恰好与潇湘馆内栽植的竹子相呼应。   潇湘馆楹联上书“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不煮茶时,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而幽窗下的棋虽已停下,手却还觉丝丝凉意。这绿烟,是翠竹遮映所致;而凉意,也是因竹丛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觉与触觉感受俱兼。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的植物景观简洁,前院群植翠竹,营造出竹径通幽、文雅脱俗的意境。后院点缀乔灌木,既有原著中提到的梨树,又增加1株珍珠梅。由于北京地区芭蕉不能很好生长,因此在后院中并没有出现原著所提及的芭蕉,而是用银杏和梧桐来代替。绿,成了这里的主色调;凉,成了人们的总感受。   2.3秋爽斋   “斋”,书房也,惟气藏而收敛,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是贾府三小姐探春的住所。原著中对秋爽斋的环境描写只提及“梧桐芭蕉尽有”,但名称上明确表达出这是以秋景为主的院落。从秋爽斋前院移步后院,可见“桐剪秋风”匾额。梧桐和芭蕉都是典型的秋季观赏植物,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且秋季落叶最早,与芭蕉配置,在入秋后,芭蕉尚绿的叶子和梧桐的落叶形成鲜明对比,以示秋景。北京大观园秋爽斋后院虽无芭蕉,但数株梧桐,实以点明其主题,让游人对梧桐景观有直观的认识。   秋爽斋除梧桐外,还种植西府海棠、丁香、紫叶李、珍珠梅、黄栌、银杏、五角枫、石榴、油松、白皮松等植物,营造以秋景为主、春景为辅的植物景观,景观意境和建筑、匾额相呼应。   2.4稻香村   稻香村是贾宝玉寡嫂李纨的住所,门前竹竿上题有“杏帘在望”的酒幌。稻香村,顾名思义是在向人们展示一派田园风光。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将杏花和农村相联系。如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欧阳修《田家》:“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可见早在宋朝杏就已经成为农家庭院常见绿化树种。北京大观园稻香村门前密植10多棵杏树,开花时一片绚烂,恰好点明酒幌上的“杏帘在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