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德和黄帝四经对比研究
三德和黄帝四经对比研究
摘要: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65377;既有用词的相像#65380;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65377;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65377;《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65377;
关键词:上博简;三德;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6)11-0094-07
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学界习惯称其为《黄帝四经》,也有学者称之为《黄帝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黄老思想的极为珍贵的材料,想不到仅仅过了三十年,又有新的类似的材料问世,这就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①之《三德》篇#65377;《三德》和《黄帝四经》的对比研究,既可以为《三德》简文的解释提供帮助,又可以为《黄帝四经》之《经法》#65380;《十六经》#65380;《称》三篇寻找思想来源#65377;本文通过对比《三德》和《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在用词#65380;用韵,以及文章结构上的相像,认为两者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有可能是《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的前身#65377;为阅读方便,无论《三德》还是《黄帝四经》,对其中凡能确定的通假字#65380;异体字,不再标注原文,一律使用宽体#65377;②
一#65380;用词之相似
1.“天#65380;地#65380;民(人)”
简1云:“天共(供)时,地共(供)材,民共(供)力,明王无思,是谓三德”#65377;李零先生举《大戴礼记?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 以相对照#65377;《黄帝四经》中虽然没有“三德”这种表达方式,但如下所示,“天#65380;地#65380;民(人)”共举的现象极为普遍#65377;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65377;……天地之恒常,四时#65380;晦明#65380;生杀#65380;柔刚#65377;万民之恒事,男农#65380;女工#65377;《经法?道法》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65380;有人焉#65380;有地焉#65377;三者参用之,□□而有天下矣#65377;《经法?六分》主上者执六分以生杀,以赏〔伐〕,以必伐#65377;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65380;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65377;《经法?六分》
参于天地,合于民心,文武并立,命之曰上同#65377;《经法?四度》
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位,外内之处,天之稽也#65377;高〔下〕不蔽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之稽也#65377;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65377;《经法?四度》人主者,……#65377;不天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65377;不顺〔四时之度〕而民疾#65377;《经法?论》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65377;四时有度,天地之理也#65377;日月星辰有数,天地之纪也#65377;三时成功,一时刑杀,天地之道也#65377;……一立一废,一生一杀,四时代正,终而复始,〔人〕事之理也,逆顺是守#65377;功溢于天,故有死刑#65377;功不及天,退而无名#65377;功合于天,名乃大成#65377;人事之理也#65377;《经法?亡论》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65377;《十六经?立命》吾畏天爱地亲〔民〕#65377;……吾畏天爱〔地〕亲
民#65377;《十六经?立命》
观天于上,视地于下,而稽之男女#65377;《十六经?果童》兵不刑天,兵不可动#65377;不法地,兵不可措#65377;刑法不人,兵不可成#65377;《十六经?兵容》
行非恒者,天禁之#65377;爽事,地禁之#65377;失令者,君禁之#65377;三者既修,国家几矣#65377;《十六经?三禁》
圣〔人〕举事也,合于天地,顺于民,祥于鬼神,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谓义也#65377;《十六经?前道》
故王者不以幸治国,治国固有前道,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65377;《十六经?前道》
天恶高,地恶广,人恶苛#65377;高而不已,天将阙之#65377;
广而不已,地将绝之#65377;苛而不已,人将杀之#65377;《十六经?行守》
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65377;《称》
将世界作“天”#65380;“地”#65380;“人”之区分,在论述政治问题时,好用“天#65380;地#65380;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