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西野牡丹花粉活力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巴西野牡丹花粉活力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摘要: 以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花粉为材料,筛选花粉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同时探讨了光照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观察不同授粉时长的花柱。结果表明:本试验中最适宜巴西野牡丹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染色方法为联苯胺染色法;与染色法相比,离体培养基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更可靠;适合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蔗糖200 g/L+硼酸200 mg/L+CaCl2 50 mg/L。光照对花粉萌发影响显著。荧光显微观察授粉3 h后花粉就已萌发,授粉12 h就有少数花粉管(80%)达到花柱底部。花粉管生长过程存在胼胝质阻挡、花粉管尖端膨大、花粉管缠绕等异常现象,从而不能通过柱头完成受精作用,表现出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
关键词: 巴西野牡丹;花粉;萌发;染色法;自交不亲和性
中图分类号: S685.11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230-04
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是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蒂姆花属(Tibouchina)植物,株高0.5~1.5 m,原产于巴西低海拔山区及平地,在无霜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并且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巴西野牡丹性喜高温,极耐旱和耐寒,花期长,在广州地区,盛花期为10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1]。巴西野牡丹植株株型紧凑美观,花开为少见的浓艳紫色,极为美观,可作为优良的灌木及盆花植物[2]。从引进至今园林应用日渐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将巴西野牡丹花期长、花大色艳的优良性状与本地野牡丹科植物性状相结合,是选育新品种的新思路。而花粉生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授粉的成败,本试验比较了4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间的差异,以期选择适合巴西野牡丹花粉生活力快速测定的方法。对其花粉活力的测定可为相关的野牡丹科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采用荧光测定法开展了不同时段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特性的研究,旨在了解其花粉活力以及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为今后开展花粉活力测定以及克服授粉成功率低的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巴西野牡丹花粉于2014年11月14日采自福建农林大学中华名特优植物园。随机选取3株长势健壮的巴西野牡丹实生苗,在花朵开放前1 d对花朵进行套袋,第2天将刚开放套袋的花朵剪下取回实验室,用解剖针小心将雄蕊解剖并挤出花粉,然后将花粉均匀混合并收集在离心管中保存。
1.2 试验方法
1.2.1 3种花粉生活力测定染色法的比较 花粉生活力测定采用染色法:(1)醋酸洋红染色法[3]。被染成红色为有活力的花粉,无颜色的为无活力的花粉。(2)联苯胺染色法[4]。被染成红色的为有活力的花粉,无颜色的为无活力的花粉。(3)亚甲基蓝染色法[5]。被染成蓝色的为有活力的花粉,无颜色的为无活力的花粉。染色结果以离体培养法为参照。计算公式:花粉生活力=被染红的花粉数量/观察花粉数量×100%。
1.2.2 离体培养法 采用液体培养基[6]进行巴西野牡丹花粉的离体萌发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研究蔗糖、硼酸和CaCl2不同水平对巴西野牡丹花粉萌发的影响,按表1配制9种培养液。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花粉撒入装有培养液的离心管中摇匀,使花粉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培养条件为(30±2) ℃,全光照培养。每组观察5个视野,每个视野统计大于100粒花粉。花粉管长度大于花粉直径的花粉视为已萌发花粉。计算公式:花粉萌发率=已萌发花粉数/观察花粉总数×100%。
1.2.3 光照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采用正交设计第5组的培养液,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花粉撒入装有培养液的离心管中摇匀,使花粉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分别在黑暗或全光照、温度均为(30±2)℃条件下培养花粉2 h,计算花粉萌发率。操作步骤及统计方法同“1.2.2”节。
1.2.4 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状况观察 对巴西野牡丹进行自交,授粉方法为于开花前1 d对巴西野牡丹花朵进行去雄套袋,待柱头分泌大量黏液时选择于当天09:00―12:00进行常规人工授粉。试验前观察记录巴西野牡丹单花花期,花开放至第10天花柱才脱落。因此依次采集授粉后3 h、6 h、12 h、24 h、48 h、6 d、10 d的柱头,每次采集3朵。在Ureshino等的方法[7]上进行改良,将采集后的柱头用FAA固定液固定24 h,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转移至装有70%乙醇的离心管4 ℃条件保存待用,染色前将柱头取出,蒸馏水冲洗后,用3 mol/L的NaOH溶液45 ℃水浴解离3 h,蒸馏水冲洗5次,再用0.1%的苯胺蓝(0.1 mol/L K3PO4?7H2O 缓冲液)50 ℃水浴染色3 h,压片后使用CI-L型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