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再现和意象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境再现和意象解读

意境再现和意象解读   摘 要: 本文从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方式与原则入手,以流传最广的英译本作为分析对象,主要从意象和意境的处理方面进行分析与鉴赏。   关键词: 李清照 声声慢 意象 意境   1.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诗词这一艺术宝藏逐渐为外国人所了解和重视。但是诗歌不同于建筑、艺术、雕刻、刺绣等艺术作品,不是一眼便可使人惊叹爱慕的;也不像饮食文化那样一经品尝就能使人赞不绝口。诗是要研读、吟诵的,尤其是古诗,即便是现代中国人,对于用古文写的古诗也多有隔阂,更何况是外国人。因而,翻译诗歌就成为必要。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诗不可以译,至少汉语古典诗歌不可以译。朱光潜先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中西方诗歌在风味传达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1]诗歌具有音义俱重的特点,义可传而音不可传。奈达说:“在诗歌翻译里,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尤其突出。”[2]虽然可译说和不可译说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是二者太过于绝对。翻译,包括诗歌的翻译是可能的,可译性是有限度的。但同时,可译性的限度是相对的。   2.译文的对比与分析   正如奈达所说:“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言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1]翻译是对原作品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或再现。在此,笔者选取了林语堂、许渊冲和朱纯深三位译者的译文,分别从意境的再现、数词的“虚实”与“国俗语义”的亏损和补偿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注:译文一至三的译者依次为林语堂、朱纯深和许渊冲。)   2.1意境的再现   与翻译散文不同,译诗词除了要表达内容与形式外,还要传达原诗的意境与风貌。我们衡量古诗词英译作品的质量好坏,不应完全以诗体或散体,押韵或不押韵简单地加以判断,而应结合具体的译作是否掌握了原诗的意境和情趣来看。何谓“意境”?某可以界定为:“语言艺术作品通过现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趣。”[1]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以追求原作的意境为己任,以再创等同的意境为目标。   李清照《声声慢》上阕的第一句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若有所思,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与悲戚之感。起句一连用了七组叠词,奇在此,然而翻译也难于此。以下是三种不同的译文:   译文一: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   译文二:Searching,seeking,endlessly.Alone,lonely,Moody,gloomy,   译文三: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   在译文一与译文二中,译者试图模仿原诗开头空前绝后的叠字效果,在诗词的翻译中力图做到不多译也不少译。正如严复先生所云:“信”,忠实于原文,努力最大限度地译出原作者的思想,以其为主体。译文三与原文形神兼似。在翻译中,有时只要意思与意境在了,就可得“意”忘“形”。当然,如果做到“形似”则更妙。   2.2数词的“虚实”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不是所有的数词都是具体的数字与次数,应结合具体的诗词辨析。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正确理解数词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其中“二十三”则为实指,数字愈确切,愈见其弃置之久。[1]译为:twenty-three years.柳宗元《江雪》首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中“千山”与“万径”则为虚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表明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看不到飞鸟,看不见人迹。因此,Over a thousand mountains the winging birds have disappeared.Through ten thousand paths,no trace of humankind.与Over no hill there is a bird in sight.Along no path there is a footprint on pure white.[1]相比,后者更妙。   李清照词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由此不难看出词中“三杯两盏”并非实指,若直译为two or three cups则欠妥,且不自然。在此,“三”与“两”是虚指,意为多,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三”意思相同。数词的虚指和实指是英译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难点。   译文一:How can a few c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