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大乐传承和创新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中大乐传承和创新研究

川中大乐传承和创新研究   摘 要:“川中大乐”作为巴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已经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中大乐”是巴蜀民族文化精品,蕴含着深刻的巴蜀传统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填补了四川无大型鼓乐的空白。“川中大乐”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浓郁的四川地方文化特色。但是随着各种音乐形式的越来越多元化发展,各种因素使得“川中大乐”随着时代的进步日渐被边缘化。在当今信息繁杂的时代,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少人问津的古董。创新传承才是“川中大乐”重焕生机和活力的基础,而传承创新的方式是与高科技的产物电子管风琴结合,将“川中大乐”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新改编、新创作、新挖掘、新组合,用电子乐器的高科技音色音效与编曲功能,以及用电子乐器的大众传播力来传承与创新,“川中大乐”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川中大乐”;传承;电子管风琴;创新   “川中大乐”是四川原著汉民族民间打击乐与外来移民汉民族民间打击乐互相渗透、发展衍化的重要历史产物,它是川中地区乃至巴蜀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古巴蜀移民文化和巴蜀民间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川中大乐”不同于一般的民间音乐,它以纯打击为呈现方式,古朴大气,曲牌结构具有交响音乐的严谨性,演奏技巧具有专业乐班的规范性,表演阵容具有大型乐舞的动作性,是一笔颇可珍视的音乐文化遗产;它是历史上川中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将从“川中大乐”的渊源、乐队特征、现状以及创新传承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   1 “川中大乐”的渊源   据蓬溪县地方文献记载和民间相传,“川中大乐”源于周朝的宫廷乐师发明,流传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听到此乐高昂悦耳,演奏队形壮观,气势磅礴,特名为“大乐”,专供皇帝登基或帝王出巡使用。至明末,湖北麻城有一青年在宫廷任乐师,后因战乱逃回老家,清初,这位青年随湖广移民填四川,将此乐带到四川省蓬溪县(今大英县)蓬莱镇,经与当地民间打击乐融合,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改进,渐在川中地区衍化为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型打击音乐――“川中大乐”。“川中大乐”传承至今,历经300余年,传人17代。“川中大乐”节奏昂扬欢快,气氛喜庆热烈,场面庄严华贵,乐队形态独特,演奏样式规范,曲牌结构严谨,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四川民间风情,填补了巴蜀无大型鼓乐的空白。   2 “川中大乐”乐队特征   2.1 乐队编制   “川中大乐”乐员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在乐队形态的布局上强调一个“大”字,即乐器尺寸大、音响声效大、乐员形体大、打击力度大、动作幅度大。   乐器大,即大脚盒鼓仿洗脚木盆,上实下空,蒙一面生牛皮,鼓面直径1米;大钹每副5公斤;大铙每副8公斤;大马锣每个1公斤。乐队阵容也很大,“蓬溪大乐”规范人数为108名,应36“天罡”,72“地煞”,特殊情况下可作增减。最有特色的是乐员形体很大,乐员中的鼓钹手要威武壮实,体重要在150斤以上;并且打击动作力度大,大鼓手举捶于额,收捶于心,亮开山相,起霸王鞭,竖卧蚕眉,开八字步,收虎跨裆,大钹手举钹过头,亮胛托掌,上仰为“翻天印”,立钹为“日月图”,翻钹为“雁辟翅”,收钹为“风折柳”。   2.2 锣鼓类别   中国的民间打击音乐大致可分为清锣鼓打击乐和丝竹锣鼓打击乐两大类。“蓬溪大乐”完全由纯打击乐器组成,属清锣鼓打击乐范畴,其乐器主要包括中心脚盆鼓、大脚盆鼓、小脚盆鼓、川堂鼓、大大钹、二大钹、苏钹、川钹、大马锣、二马锣、川马锣、大铛铛、二铛铛、铙、铰等。“川中大乐”中的脚盆鼓上实下空,形似旧时洗脚木盆,用生牛皮蒙一面,发音高亢清脆,其余铜乐器均用上等响铜手工炼铸。蓬溪人把“川中大乐”中的大脚盆鼓比作雷,把大钹比作电,鼓钹合击,犹如雷电交加。还有说大脚盆鼓上实下空,周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乾坤,正合周天365度;大钹两扇,象征两仪,正合日月两星。   2.3 曲牌结构   “川中大乐”的曲牌多为大曲,演奏以大打为主,小打《牵藤藤》一类仅限一种长棰式打法,用于各大曲之间的转换链接。整体结构呈“大打――小打――大打”三段体样式,大中套小,小中引大。大打多采用切分节奏,小打可以在规定的节奏中自由加花,结束均落在单棰上,曲牌间转由大鼓滚击连接。   “川中大乐”曲牌的结构形态主要分为三类:   (1)硬眼类,亦称死眼或老牌子。这类曲牌相对独立,演奏时不与其他曲牌链接,单起单收。传承年代久远,历代艺人口传心授完整,几乎不走样,系“蓬溪大乐”的精华,属单曲体裁。常用曲牌有《凤点头》《扑灯蛾》《大贺福》《云里翻》等。   (2)软眼类,亦称活眼。这类曲牌可以单起单收,也可以与其他曲牌链接,演奏时依据中心司鼓的眼份转换,即兴演奏,属连曲体裁。常用曲牌有《狗舂血》《金钱花》《锦芙蓉》《普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