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乌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
浅谈中乌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与乌克兰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研究中、鸟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特点与经验,对今后更好地发展双边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乌克兰 高等教育 合作与交流
[作者]李树金,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教育处一秘
乌克兰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独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近十年来,中国与乌克兰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研究中、乌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特点与经验,对今后更好地发展双边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乌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
乌克兰曾是前苏联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也是人才聚集地。前苏联的科技人才占据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乌克兰拥有的科技人才竟占了前苏联的四分之一。乌克兰在航空航天、硅酸盐、焊接、造船、医学等领域的突出成绩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她的实用发明和专利占了前苏联的40%。在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其高等教育举世闻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校云集。乌克兰只有5000万人口,但拥有1037所高校,约为中国高校数数量的二分之一。二是名校非常多。如基辅大学位列欧洲十大名校、世界高校20强之列;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国立大学以航空航天、卫星和导弹领域的研究驰名世界;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原基辅工学院)是门捷列夫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如今在化学工程、新型材料等学科方面仍然独步世界;基辅国立民航大学在世界航空类大学中名列前三名;建于1805年的哈尔科夫大学,不仅是前苏联最早的第二所大学(第一所为莫斯科大学),而且至今为止,莫斯科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几乎全部出自该校;乌克兰国立美院曾经领导前苏联的油画艺术潮流;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仍然蜚声世界,等等。
同乌克兰相比,中国拥有的高校不仅绝对数量少,世界名校就更少。中国有13亿人口,到2005年,全国高校总计1792所,平均约100万人口才拥有1所高校,而乌克兰平均不到5万人就有1所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乌克兰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约为90%,而中国仅为21%。中国每年有上百万高考落榜生。其中,有不少人选择出国留学,而乌克兰就是很多学生理想的留学目的地。
由此可以看出,乌克兰高等教育的绝对优势和中国目前高等教育数量、质量的相对劣势,造成了双方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天然互补性,而近年来日益升温的赴乌克兰留学热也印证了这种互补性的存在。
二、中国与乌克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不平衡性
中国与乌克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频繁,但实际合作成果少。
中国每年都有许多省、部级或校级教育考察团到乌克兰访问。这些代表团、考察团不论级别高低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急于考察乌克兰名校,急于拜会名校领导,急于签署合作协议,如果没有正式协议,就签订意向书。但是这些协议大多数只是成为某些考察团领导的政绩,并没有真正被付诸实践。难怪乌克兰有关高校的校长幽默地说,接待中国来的考察团已经成了他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他们清楚那些合作协议绝大多数是纸上谈兵;他们不喜欢这种形式主义,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中国朋友喜欢。
2、民间成果多,官方成果少。
中乌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成果产生于民间,确切地说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留学中介公司年复一年地把一批批中国自费留学生送往乌克兰求学。这些留学中介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不需要和对方建立形式上的官方联系,也不需要政绩。他们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主观上以盈利为目的,客观上则满足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留学需求,可谓双赢。不过,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3、中乌双方合作交流的不平衡性。
中乌双方合作交流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留学生数量的不平衡。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主体是留学生。近十年来,中国到乌克兰的自费留学生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但是,乌克兰在中国的留学生则相对较少。
(2)留学质量的不平衡。乌克兰派往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少,而且基本上是公派生。这些学生都是通过了严格的考试选拔才来中国的,因而素质普遍较高。而到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较多,但主要是没有考上国内大学的自费留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在远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管后,迷恋于旅游、网络游戏、赌博等,荒废了学业。因而在当地人看来,当前中国留学生的总体质量远远逊色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留学生。
(3)留学专业的不平衡。从留学时间和专业来看,乌克兰派往中国的留学生一般只学习一年,主要进修汉语。而到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一般学习5~6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