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潜力分析.docVIP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潜力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潜力分析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找矿潜力分析   摘要:该文主要从区域成矿背景、地层、构造以及物化探遥感等几方面探讨了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五龙沟地区的找矿潜力,为今后的找矿工作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字:青海省五龙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潜力,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spects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remote sens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Qinghai Province Wulonggou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analysis Wulonggou prospecting potential to play a role of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specting work.   Key Words:The Qinghai Province Wulonggou area, geological setting, exploration potential,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地质特征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铜、稀有、稀土)成矿带、五龙沟金矿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第四系;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在面积约520 km2的范围内集中产出岩金沟、淡水沟、红旗沟、黄龙沟—水闸东沟、中支沟、黑风口等金矿床、矿(化)点和黑石山多金属矿床,构成五龙沟金、多金属矿田(图1-1),是青海省最具资源潜力的金成矿集中区之一。      图1-1五龙沟矿区化探异常与金矿点分布关系图   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第四系。   1、下元古界   分布于石灰沟、岩金沟一带,由一套具中深变质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透镜状大理岩组成,特征的变质矿物有矽线石、石榴石、透辉石等,属角闪岩相。原岩为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火山岩沉积,根据其完整性差、缺少标志层、有层无序特征,1:5万区调成果将其划属下元古界金水口群(Pt1J)。   2、中元古界   区内中元古界与区域上的长城系小庙群(Chx)相当,主要分布于五龙沟地区西南部东岔沟-苦水泉一带,沿萤石沟断裂也有分布。由一套中深变质的角闪斜长岩、黑云母片岩、变粒岩夹大理岩组成。根据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二者之间为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   区内上元古界为一套浅变质岩系,狭长带状出露于萤石沟、水闸东沟、石灰沟、红旗沟一带,沿五龙沟岩体北侧分布,与下伏小庙群呈披盖不整合接触。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经区域对比初步划分为两个岩组,下部出露以碎屑岩为主的丘吉东沟组(Qnq),上部为变质火山岩组(Qnh)。   4、第四系   广布于五龙沟、石灰沟等地,出露于现代河床、河漫滩及山前斜坡等地,其成因类型为冲积、风积和冲洪积等。   5、地层的含金性   区内各元古界地层中,普遍产出有金矿(化)体。例如,岩金沟金矿带产于金水口群中,打柴沟矿带产于小庙群中,石灰沟、红旗沟金矿带产于青白口系中,体现了成矿与地层岩石有一定关联。   1.2 构造   五龙沟金矿集中区,位于昆中陆缘弧岩浆-变质杂岩带中东部,区域构造线为NW-NWW向,地层走向、侵入岩带、褶皱轴向及主要断裂均沿此方向展布。区内构造变形强烈,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主要发育了走向NW-NWW的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及三道梁-苦水泉等3条断裂剪切带。      图1-2五龙沟地区地质简图   1、脆-韧性剪切带   受格尔木-五龙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勘查区内韧性剪切变形强烈,形成岩金沟、萤石沟-红旗沟、三道梁-苦水泉等三条近平行展布的NW-NWW向韧性剪切带等。沿剪切带,韧性和脆性变形构造发育,普遍具有早期韧性、晚期脆性变形叠加的特征,构成脆-韧性剪切带(简称剪切带,下同),显示从深构造层次向浅构造层次转变的长期变形过程,并控制了金及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   2、褶皱构造   区内地层经多期变形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