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和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判和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

评判和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   提 要: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对时尚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作者以评价理论为工具揭示时尚话语中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身份构建的不同,从而解构话语中的隐性性别主义。女性时尚话语中出现的大量显性鉴赏,尤其是涉及反应的鉴赏,表征了长久以来关于社会性别的误区:女性的物化和“他者”化。通过评价资源得以自然化的隐性意识形态被顺从的读者理所当然地接受,从而对维护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极具影响力,阻碍社会性别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时尚话语; 批评性分析; 评价理论; 社会性别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6-0071-5      Judgement and Appreciation Constructing Gender Identities   ― A Critical Analysis of Fashion Discourse   Liao Yi-q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a critical analysis of fashion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 By disclosing the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of female and male gender identities through appraisal resources, this study deconstructs the implicit sexism in discourse. Large numbers of overt appreciations, especially appreciations in the value of reaction, represent the sexist myths: women objectified and made “the Other”.Implicit ideology naturalized via appraisal resources is taken for granted by compliant readers, thus most influential in maintaining gender stereotypes and most threatening to achieving gender plurality.   Key words:fashion discourse; critical analysis; appraisal theory; gender      1 引言      作为技术发达社会中广为传播的甚至不可或缺的成分,媒体话语(media discourse)不仅仅映射(reflect)或表征(represent)社会性别差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构建作用。通过积极的消费媒体语篇,读者构建起自己对于社会性别身份的理解。通过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对社会性别角色构建的研究极为广泛。Goffman的Gender Advertisements(1979)开启了对社会性别进行内容分析的先河。内容分析主要研究语篇(包括文字语篇和图片语篇)是关于什么的,如一些数据信息(广告中男女人物的数量)、男女人物不同的动作等等。但是,现在的媒体人十分谨慎,单纯从内容上分析有时很难发现男女表征的差异。与此相比,对社会性别在话语中的表征和构建进行的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则略显贫乏,虽然语言学视角的分析能够对那些社会性别偏见更隐性但可能更具危害性的语篇提供更细致的理解。作为媒体话语的亚体裁(sub-genre),时尚报道迄今为止鲜有研究。虽然作为可视可读的文化实践和符号体系,“时尚”(fashion)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女性主义者重新定义女性特质的兴趣,但对时尚话语中社会性别的表征和构建的研究却极少。Barthes(1967)的The Fashion System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系统的对时尚进行的符号学研究,但Barthes着重于对时尚体系本身的研究,是一种无关语言的研究。本文旨在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对时尚报导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解构其中男性和女性社会性别身份构建的不同。本文的语料来自于知名时尚网站L, A, C, E, iVillage.co.uk, M 以及AskM,共70篇关于服饰的时尚报道,男性和女性各35篇。      2 社会性别界定      英国社会学家Giddens(1989)将“性别”(sex)定义为“男女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