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织成和柳毅传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ocVIP

聊斋志异织成和柳毅传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织成和柳毅传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织成和柳毅传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摘要:《聊斋志异》是广为流传的古典文言小说集,其中不少篇章题材取自于唐传奇。卷十一的《织成》一篇就脱胎于唐传奇《柳毅传》。基于此,从女性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中得出人物形象演变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蒲松龄;《织成》;《柳毅传》;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134-02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死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主要的生活年代是康熙时期。他的一生乃是封建知识分子悲剧人生的范例,他受教于儒家思想,为实现人生理想,毕生执着于考取功名,却未能如愿。为谋生计,以教书为业,连他所教授的学生都科场得意后,他仍为一介布衣,直到晚年才补岁贡生。后人用读书、教书、应试、著书概括蒲松龄的一生。他所著的《聊斋志异》自乾隆年间刊印后,由于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后世仿作甚多,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家喻户晓、饮誉海内的重要古典小说作品集。   《聊斋志异》中篇章内容纷繁复杂,题材也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评价《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表明了《聊斋志异》与唐传奇密不可分的关系[1]。   全书共计五百篇作品,其中有不少篇章题材直接取自于唐传奇,由于清朝时期中国叙事文学已经发展到巅峰状态,各种写作方法、叙事模式趋于成熟,因此,蒲松龄能够将题材进一步深化,将笔触涉及到更深的层次。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十一中写就《织成》一篇,其结尾处写道:   “相传唐柳毅遇龙女,洞庭君以为婿。后逊位于毅。又以毅貌文,不能摄服水怪,付以鬼面,昼戴夜除;久之渐习忘除,遂与面合而为一。毅览镜自惭。故行人泛湖,或以手指物,则疑为指己也;以手覆额,则疑其窥己也;风波辄起,舟多覆。”   可见《柳毅传》对《聊斋志异》也有较大影响,文中直接提到了柳毅为龙女传书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知晓,《织成》脱胎于唐传奇《柳毅传》。鉴于《聊斋志异》的巨大影响力,与对《柳毅传》的传承,笔者将《织成》与《柳毅传》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中得出人物形象继承和发展的规律。   《织成》虽然脱胎于《柳毅传》,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完全不同,更像是《柳毅传》的续写。故事讲述的是柳生落第回乡,在洞庭湖的船上醉酒不省人事。此时有水神借舟,柳生恍惚间见到满船皆是美色,其中有一位侍女名为织成,姿色姣好,柳生顿生爱慕,于是咬住织成的袜子,洞庭龙君发现后,欲怒斩柳生,柳生自述身世,并做奇文令龙君大悦,释放柳生,柳生携带洞庭君所赠珠宝回到家中。不久,龙宫遣一崔姓老媪送来织成,柳生遂与织成成就良缘,并借助龙宫所赠之物成为富豪之家。   首先,《织成》与唐传奇中对女性容貌的描写很相似,都是简洁描述,不作过多铺陈。两篇作品中,《织成》有三次对女主人公的外貌描写,《柳毅传》则为四次,但巧合的是这些描写皆为男主人公目之所见。蒲松龄描写柳生初见织成是:“翠袜紫鸟,细瘦如指。”八个字仅仅道出织成衣着艳丽,足指纤细。第二次是在柳生持水晶界方前来认亲,在崔媪的呼唤下织成与柳生相见:“年十五六已来,媚曼风流,更无伦比。”这也是作者第一次描写织成的美丽,但也未细致刻画。第三次,柳生回到家中,看到的织成是:“翠袜紫履,与舟中侍儿妆饰,更无少别。”这次的描绘并不是为了表述织成的美丽,而为故事情节的设定,向读者表述此织成正是柳生在洞庭湖上所见的那位[2]。   《柳毅传》中第一次柳毅与龙女相见,便发觉龙女“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用更多的笔触描写龙女的忧伤神态,这也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严格说来,对龙女外貌描写应为“殊色”二字。待龙女被钱塘君救回后,柳毅观察龙女:“自然蛾眉,明??满身,绡?e参差。”后席间龙女感谢柳毅的救命之恩时,柳毅发觉龙女的“叹恨之色”,这是第三次提到龙女容貌,最后,龙女与柳毅已结为夫妇,柳毅观察托名卢氏的龙女:“深觉类于龙女,而艳逸丰厚则又过之。”是全文最后一次提及容貌,但此处的描写同第一次一样,是为情节所需,主要是为了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3]。纵观两篇作品的外貌描写,会发现都是简洁之文,没有纷繁复杂的铺排,没有令人惊艳的辞藻堆砌。   这样的描写一方面使得全文简洁大方,用“无伦比”、“殊色”等模糊字眼表达人物的美貌是作者的成功之处,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倾向,每一位读者也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李朝威和蒲松龄没有古板地刻画人物眉眼、皮肤、四肢等具体形态,只告诉读者当事人对女主人公的评价结论为美。不同时代的读者也就会根据这一结论在自己心中勾画出最符合自我审美理想的龙女和织成的形象,这样使二人成为经久不衰的美人。   另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