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菜肴味型分类及其调配和应用 _000002.docVIP

解析中国菜肴味型分类及其调配和应用 _00000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中国菜肴味型分类及其调配和应用 _000002

解析中国菜肴味型分类及其调配和应用 _000002   6. 甜酸味型由甜味和酸味调味品调配而成,主要呈甜味和酸味的味型。常见味有:咸甜酸味、甜酸咸鲜味(俗称糖醋味型)、咸鲜甜酸味(俗称荔枝味型)。代表的菜例有:“抓炒鱼片”、“松鼠鳜鱼”、“荔枝鱿鱼卷”等。   (1)咸甜酸味:是以咸味、甜味和酸味调味品构成。   此味风味特点是咸香味浓,酸甜在其中。多用于热菜。以食盐、白糖、醋、酱油、绍酒等调配,并取葱、姜、蒜的辛香气味而成。   调制此味时,需有足够的咸味,以食盐定味,用量以咸味突出为准;在此基础上方能显示酸味和甜味,醋、糖的比例应注意醋略少于糖,用量以酸甜味恰当为准;酱油起提鲜、增色,并辅助定盐味;葱、姜、蒜、绍酒增香、提鲜、除异味;绍酒还有渗透调料(即入味)的作用;这些调料用量以菜肴烹制后略能呈现各自的香味为度,且用量不宜过重。   应用范围以猪肉、鱼肉、腰子、虾仁为原料的菜肴。例如:“抓炒鱼片”、“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等。   (2)甜酸咸鲜味(俗称糖醋味型):是以甜味、酸味、咸味和鲜味调味品构成(此味型有热菜和冷菜味型之分)。   ①此味风味特点是甜酸味浓,回味咸鲜。此味仅用于热菜。以白糖、醋、食盐、酱油、葱、姜、蒜、味精、绍酒等调配而成。   在调配中其原理是以食盐定味,酱油提鲜、增色,并辅助定咸味,用量以咸味恰当为准;在此基础上要重用白糖与醋,用量以突出甜酸味为宜;葱、姜、蒜、绍酒增香、提鲜、除异味;绍酒还起渗透调料(即入味)的作用;这些调料用量以菜肴烹制后略能呈现各自的香味为好;味精是提鲜和味,用量应恰当。此味型在烹制过程中,一般原料都要经盐、绍酒码味后再挂糊(或上浆),然后入油锅炸(或滑油)至外酥里嫩(或里外滑嫩)时捞出;另起锅加油,烧到六成热时,投入葱、姜、蒜、稍微炒一下,将用酱油、白糖、醋、味精、湿淀粉兑成的调味芡汁(俗称糖醋芡汁)烹入,收成清二流芡(视芡汁起鱼眼泡时,烹入适量的沸油将汁烹起,即“活汁”);味正后起锅将汁浇淋于炸好的原料上。   应用范围以猪肉、鱼肉、海蛰皮以及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例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与复合味之间的搭配应发挥糖醋味的长处;四季皆可,夏天最适宜,佐以酒肴最佳。最后注意的是此味醇厚而清淡,和味、除异味、解腻作用最强,但若过量,自身也发生“背味”现象。   ②此味风味特点是甜酸鲜美,清爽利口。此味仅用于冷菜。以白糖、醋、食盐、白酱油、芝麻油等调配而成。   在调配中其原理是食盐一般用以码味,使菜肴具有一定的咸味基础;用白酱油定味、提鲜。在冷菜甜酸咸鲜(糖醋味)味型中,咸味只作味的基本味。因此成菜后,入口感觉的应是甜酸味,回味时方有咸味,这才能体现出糖醋味的风味来;白糖和醋是糖醋味的主味,用量应满足菜肴的需要;芝麻油增香,用量以菜肴的香度适口为限。   在调配过程中,应先将食盐、白糖在白酱油、醋中充分溶化后,再加入芝麻油调匀。此味一般适用于凉拌菜;糖醋味醇厚而清淡,和味、改味,复合味之间的安排应发挥其长处。此味菜品四季皆宜,以夏天最宜,为佐酒佳肴。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此味除腻作用较强,但如过量时,其自身也可发生“背味”现象。如若此菜肴原料异味重,调味时可淋几滴红油压异味。代表的冷菜例如:“糖醋蛰丝”、“糖醋白菜”、“糖醋莲菜”、“糖醋豌豆”、“糖醋窝笋丝”等。   (3)咸鲜甜酸味(俗称荔枝味型):是以咸味、鲜味、甜味和酸味调味品构成。   此味风味特点是酸甜似荔枝,咸鲜在其中。以食盐、醋、白糖、酱油、味精、绍酒等调,并取葱、姜、蒜特有的辛香气和味而成。   在原理上此味与“糖醋味”只是甜酸味的程度不同而已;通常用糖醋味烹制的菜肴,食者一入口就能明显地感觉到甜酸味,而咸味只在回味时才有,所以咸味仅是糖醋味的基础。而荔枝味则是甜酸味和咸味并重,即用此味成菜后,食者能同时感觉到甜酸味和咸味;在掌握上,荔枝味的甜酸味要比糖醋味淡一些,咸味却要浓一些,至于葱、姜、蒜的香味和同量则基本相同;就实践体会来说,荔枝味的甜酸味中的酸味,应先于甜味,即食者具在先酸后甜的感觉(俗称“小糖醋味”即:“小酸甜味”)。   此味多用于热菜。但因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有时甜酸味浓度略高一些,例如:“锅粑肉片”等;有时甜酸味浓度略低一些,例如:“荔枝腰块”等。荔枝味有和味、除异味、解腻的作用,四季皆宜,佐酒下饭的菜肴均可。最后提醒注意的是因荔枝味自身不会发生“背味”现象,能与其他复合味配合。但畏糖醋味,切勿安排同席。   应用范围是以猪肉、猪肝、猪腰、鸡肉、鱿鱼及部分蔬菜为原料的菜肴。例如:“锅粑肉片”、“合川肉片”、“荔枝腰块”、“荔枝凤脯”、“荔枝鱿鱼卷”等。   7. 甜辣味型由甜味和辣味调味品调配而成,主要呈甜味和辣味的味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