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五行学说和七情内伤_00000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五行学说和七情内伤_000002

解析五行学说和七情内伤_000002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了人的不同精神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轻微的情志变化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大怒暴跳如雷,大喜乐极生悲,久郁忧思不解,惊恐伤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眠、眩晕、头痛、心痛、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由于这些情志刺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又称“内伤七情”。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脏腑功能活动主要是靠五脏精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因此,七情内伤能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脏腑经络气血病变也能累及情志变化。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又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及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归纳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事实上不同的情志刺激,的确可以对各脏腑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中医反复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为多见。这是因为,心主管血液,又藏神志;肝藏血液,又主管疏泄;脾主管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并且是气的升降功能活动枢纽,是气血化生的来源。   例如,一个人经常思虑耗神过度,常易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不足,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疲乏,面色萎黄没有光彩,胃口不开,消化不良等症状。又如,郁怒的情绪最易伤肝,循着肝的经络所过之处,会出现胁部胀痛,经常叹息;有的妇女因气血不畅出现痛经、闭经等症状。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把情志活动对脏腑气机功能的影响形象地表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证实。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气横逆上冲,血随着气的逆势也会向上涌。有成语叫“怒发冲冠”、“怒气冲天”,就很形象地道出了“怒则气上”的情志表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气愤时面红耳赤,脖颈青筋怒胀;有的人气得头脑发昏,耳鸣如潮;还有的气得胸痛、呕血,甚至脑溢血昏迷卒倒。《黄帝内经?素问》中“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和“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医医偶录》中“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说的正是怒气致病的机理和症状。   “喜则气缓”,包括了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悦的情绪可以缓和精神紧张,使心情舒畅。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狂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心悸、失眠、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正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所指:“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儒林外史》中,曾捕写范进年老中举大喜后突发癫狂病的故事,就是喜极伤心诱发疾病的病例。倘若我们有幸遇到“真是乐死人”的大喜事时,可以打电话告诉亲戚朋友分享快乐:可以买些花卉等点缀物品,来增加居室的喜庆气氛;也可做些好菜品尝祝贺;甚至也可以告诉邻居们,让大家一起感受喜悦,这样的开心兴奋情绪会持续而稳定,肯定不会发生乐极生悲的憾事了。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意志消沉。《黄帝内经?素问》认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例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或者失恋;或遭劫遇灾等等,都会让人感到难过和伤心,伤心到极点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临床也常见经常过度悲伤的人,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别的疑难重症。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的情志最易伤精气。而肾主精,因此,恐惧的情绪会直接伤肾,使肾气下陷不固,气向下泄,同时血随气行,临床可见遇险临危、惊恐万分,或突遭恐吓,而见面色苍白、头昏、大小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严重的还会双腿瘫软倒地昏厥。有个比喻非常形象:“吓得屁滚尿流”,形容的就是恐则气下时产生的表现。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神气受扰。如《黄帝内经?素问》所描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一般的人一旦受惊,立即会表现出慌乱失措、心悸心慌不宁。在生活中,的确也有受到突然的惊骇恐惧,而把人吓晕厥的真实事例。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