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景德镇和代尔夫特四百年际遇
解读景德镇和代尔夫特四百年际遇
在16世纪,从欧洲到亚洲是遥远的距离,然而却有两个城市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景德镇与荷兰代尔夫特。因为陶瓷,这两个城市已经有了四百年的际遇,景德镇与代尔夫特的关系更像是技术和审美的交流关系。
代尔夫特是欧洲的“景德镇”,因为它完全传承了中国明朝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绘制技术。 2012年的初秋,当我踏进这座宁静的古城,扑面而来的竟是一种熟悉的气息。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惊喜走在代尔夫特的大街小巷,青花元素无处不在。这里俨然是另外一个景德镇!橱窗里、商店里、餐厅里,处处都有青花瓷的应用,就连马路上也铺着绘有青花的指路砖,踩上去竟有重重疏离的现实感。青花在一个完全不同语境的异国得到了全方位的安放。
瓷器初始――景德镇
中国的瓷器生产比欧洲早了 1000年。当中国人已经清楚地认识陶与瓷的区别时,欧洲人还简单地只用一个 “stoneware”即陶器或炻器来表达。等他们真正触摸到中国瓷器,才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竟然有比 “stoneware”更加精美的东西,它们来自遥远的昌南 (景德镇 )。于是,根据 “昌南”的中文发音,创造出 “china”(瓷器 )这个词,并以此称呼整个中华大地。公元 1712年,当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在一封发往欧洲的信中向他的朋友表达第一次踏上景德镇土地时的惊诧,“白天从火焰和烟气的形状,就能看出它的轮廓;而夜晚,这里被火光包围,仿佛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神秘而美丽。 ”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景德镇一样,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为了运输和搬运方便,长期以来,景德镇沿河建窑、沿窑成市,整个城市沿着昌江两岸,呈长龙形延伸。昌江因此成为景德镇城市的动脉,流经镇上的昌江,带来了上游的制瓷原料,又带走烧好的瓷器。这些瓷器用木船装载,顺昌江而下,进鄱阳,入长江,在泉州和广州再装上海船,运往中东和欧洲。景德镇从来没有过城墙。当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忙于修筑城墙的时候,景德镇却敞开胸怀,把它的物产运往世界。“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的极大丰富,使中国的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中国的瓷器大规模出口到欧洲和美洲,从明代嘉靖年间一直持续到清代末期。
景德镇瓷器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从使用金属器皿、陶器和木制器皿转变成为使用更为先进耐用的瓷器,西方人的生活用具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德国迈森到英国韦奇伍德,从法国里摩日到荷兰代尔夫特,这些欧洲瓷业的佼佼者无一不是从仿制中国瓷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对景德镇高温硬质青花瓷的仿制。青花瓷的出现使中国结束了单色釉的局面,从而进入彩绘瓷的时代,也真正使景德镇名扬四海。无论是官窑的正襟危坐还是民窑的自由烂漫,强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明代官府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皇家制作陶瓷。不计成本的“贡品文化”成就了景德镇的辉煌,使得这座城市缺乏内在的活力,在工业时代迅速滑向衰败。历史上景德镇的发展,充满着官家皇权气息,器不厌精,工本不计,处处显示的是皇家的气派。
曾几何时,“景德镇”三个字是一块陶瓷界的金字招牌。景德镇的辉煌,对于大部分当地人来说,恍如隔世。今天的景德镇在经过传统产品式微、设计观念陈旧、销售渠道衰落、市场低价混战、瓷业的生产竞争力江河日下的系统性紊乱,已经成为繁荣与衰败、骄傲与痛苦的矛盾体。
当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瓷都”的称号授予潮州,这无疑是对景德镇最粗暴的讽刺。对于景德镇人来说,是被迫将自己的伤口以这样一种方式,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古窑拆掉了,古遗迹清理了,古作坊、古里弄、古窑砖房美丽的古镇几乎要消失了。在市场经济下景德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辉煌的历史造就了沉重的负担,十大国营瓷厂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取代的是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的原始手工生产模式,目前在景德镇没有一家可以代表千年景德镇的陶瓷工厂。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景德镇是产业竞争的失败者!
而在荷兰,四百年前千辛万苦用尽各种手段学习模仿景德镇青花瓷的代尔夫特却是另一番情景。
后起之秀――代尔夫特
17世纪,当大量的中国景德镇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输到欧洲的时候,在白色胎体上装饰蓝色花纹的青花瓷强烈吸引了欧洲贵族,在当时的荷兰也极受欢迎。尽管由于货运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欧洲的上流社会依然风靡收藏这种“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东方精品,订单日益加大。但是随着中国战事不断,这些订单很难保证到货,荷兰人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国家生产这种瓷器。
“皇家代尔夫特”陶瓷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1653年,王室派专人在位于荷兰海牙附近的小城代尔夫特筹建陶瓷厂,为王室定制陶瓷。这里曾经活跃着 32家陶瓷制造厂,并被称为欧洲的“景德镇”。经过历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