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保护胃粘膜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保护胃粘膜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孙茂峰 王茵萍 指导:林昭庚 吴 旭 王 岱
(中国台湾省中国医药学院中医研究所;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2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3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主题词 胃粘膜/针灸效应 胃疾病/针灸疗法 化疗反应/针灸疗法 胃粘膜保护是胃粘膜重要的生理机能,对胃粘膜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灸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较快。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有所探讨。现将近20年来的一些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1 一般情况分析1.1 观察对象笔者对所收集的51篇有关文献统计,针灸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包括临床与实验两方面,而又以实验为多,共有31篇,占60.78%。所涉及病种有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化疗后胃肠反应、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等。其中以各种方法形成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者比例最大,共20篇,占总篇数的39.21%。另外也有以健康人与健康动物为对象进行的研究。?
1.2 所选穴位针灸保护胃粘膜多选足阳明胃经及任脉、背俞穴等,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梁门、肝俞、胃俞、神阙、中脘、章门、内关等,而尤以取足三里为多。临床与实验证实该穴具有健运脾气、和胃降逆等多种功能,作用效应与胃高度相关。有不少关于穴位主治的特异性研究。如朱舜丽等在观察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脑组织和胃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时,对电针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NOS的变化及与胃粘膜损伤的关系作了比较。结果发现,电针足三里可明显降低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脑组织和胃粘膜NOS(P0.01);而阳陵泉组,较之应激组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1]。野中荣太郎等对Wistar系大鼠,采用Ghosh和Schild法,经时测定灌注液中的pH值,比较足三里与手三里两穴对其的影响。结果也提示电针刺激足三里后可使灌流液中pH减小,与手三里及无刺激组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2]。这说明在胃粘膜保护中,穴位选择有其特异性,仍以胃经穴位和中医经络理论辨证之相关穴位效果较佳。?
1.3 施术方法多采用单纯针刺、电针、艾条灸、隔药灸、穴位注射等传统方法。何慕伦等观察了不同手法对脾虚模型兔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针刺补法和泻法均可使其胃动素和胃泌素升高[3]。朱舜丽等用艾灸和针刺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NO含量的变化及L-NNA抑制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艾灸效果优于电针[4]。周吕等的实验则提示电针效果优于手针[5]。究竟何者为佳,尚无定论。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如易受乡等用经络疏通仪沿大鼠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逐点动态刺激,观察其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该法能降低胃粘膜损伤,使胃排空率增高[6]。朱崇斌等以大黄、芒硝煎剂灌饲家兔4~6小时后用毫米波照射足三里、气海、中脘,观察其对胃血流量(GBF)及胃肠电图的影响。结果:三穴均显示了明显的调整作用[7]。2 作用途径2.1 调整胃酸分泌,加强胃壁屏障胃壁屏障包括胃粘液屏障和胃粘膜屏障两部分[8]。粘液屏障主要由糖蛋白和磷脂组成,呈凝胶状。它可紧固地粘贴于胃壁上,把胃壁和消化液分开,使表面保持碱性分泌,润滑胃壁,免受食物或胃运动的机械性摩擦。同时由于粘液中含碳酸盐和磷酸盐等缓冲系统,每100ml粘液平均能中和40ml0.1N胃酸,因而参与胃腔液的酸度调节。粘膜屏障为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壁连接邻近细胞的紧密连接,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维持胃腔内极高的H+浓度,阻止粘膜泌酸细胞分泌到胃液中的H+反向扩散入粘膜组织中,同时还能防止粘膜组织间隙中K+、Na+大量泄漏入胃腔中,保护胃粘膜本身不受胃腔中高浓度H+的消化侵蚀[9]。大量实验表明在病理状态下,针灸具有调整胃酸分泌,加强胃壁屏障的作用。李英等观察了电针对使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后大鼠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电针足三里并测定胃肠粘膜厚度,同时对染色后的胃粘膜定量检测比较每25000μm2内主细胞、壁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结果显示:在化疗药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可避免胃粘膜厚度变薄及壁细胞减少,从而减轻药物对胃肠的病理损害[10]。沈德凯等观察了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电针预防组胃粘液层厚度是对照组的2.8倍,胃粘膜厚度是对照组的1.2倍[11]。陈闽等以艾条预先灸神阙3周,再行胃溃疡模型术,与正常饲养后再造模者比较。术后7天的溃疡面积艾灸组为13.07,而溃疡为7.46,两者有明显差异[12]。陆斌等用黄芪与复方当归注射液穴注足三里,观察其对大鼠实验性萎缩性胃炎的胃固有腺体损伤、萎缩与增生情况及对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穴注药物组、穴注生理盐水组、肌肉注射组、与药物组与造模组相比其溃疡、增生、萎缩均有好转,但穴注药物组较之他组,仍有组间差异。证实该方法确能使胃粘膜泌酸功能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