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谋反和谋叛之比较分析
谋反和谋叛之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种西方的法律话语系统,西方的法律话语和法律制度迅速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法律话语和法律制度。学者们亦用此构建中国的法律系统,但未有人分析这一系统是否合理。本文拟从谋反与谋叛两罪的区别出发,探讨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犯罪构成理论,进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谋反 谋叛 犯罪构成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关于中国法律传统中是否存在犯罪构成这一理论,学界真可谓一人一议。综罗各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中国古代有犯罪构成理论的雏形但是没有这一概念以及没有指出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犯罪理论的概念也未指出是否有此雏形,但以该理论或该理论的某些要件进行分析研究。
1 观点综述
1.1 中国古代有犯罪构成理论的雏形但是没有这一概念
张晋藩认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刑法理论,没有提出犯罪构成的概念问题。但是在律文关于罪名的规定及其注疏中,却包含有犯罪构成理论的雏形。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严密而发达的罪状描述、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等。
高绍先认为:犯罪构成是资产阶级刑法的概念,在犯罪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有了这一概念,才使我们能从纷繁复杂的犯罪中抽象出共同的要素,对犯罪作宏观上的研究。我国封建刑法没有犯罪构成这一概念,在评价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也无法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去分析认定。但没有这一概念,不等于没有这一现象,只不过中国古人是用他们自己的理论解释这些现象罢了。
1.2 没有指出这一理论但以该理论或该理论的某些要件进行指导分析
相较上述学者的直接明快,另外一些学者的论述是比较谨慎的。他们没有提出犯罪构成的理论,但是以该理论或构成该理论的某些要件为指导分析中国传统的法律条文或者法律制度。比如王立民认为唐朝,令、格、式对律的补充,是从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进行的补充。从而使令、格、式与律相协调。
综上所述,学者们虽然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犯罪构成这一概念所持的观点不甚一致,但是他们均接受了西方现代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并且用该理论或构成该理论的某些要件来分析说明我国古代的情况。但是笔者认为对中国古代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确实与现代西方的犯罪构成理论不谋而合需要详细的思索和考证。
2 罪名简介
笔者之所以选取谋反与谋叛进行比较,是因为二罪有时会在一起案例中同时出现。《旧唐书?罗艺传》记载:太宗即位,艺于泾州诈言阅武,因追兵,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罗艺是先后触犯了统治者最为忌讳的两个罪名即谋反与谋叛。二者是封建统治者之大忌,而二者的边缘界限却甚是模糊,学界对此进行区分的又为数寥寥。
2.1 谋叛的含义与表现
谋叛:《唐律疏仪?名例律》“十恶”条注:谓“谋背国从伪”。谋叛是指图谋背叛本朝,私通和投降敌伪政权的行为。就唐律而言,谋叛的目的是背叛李唐王朝。叛有一部分行为表现为个人背叛朝廷、降伏他国;也有一部分行为是背叛李唐王朝,投靠国内与朝廷相敌对的政权;还有些行为表现在犯罪人以所领国土,改易旗帜,归属外邦。唐律中的谋叛,除上述几种行为外,另有一种比附行为,即“亡命山泽”。在中国古代,劳苦大众在难以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之时,通常会采用逃亡这一形式加以反抗,而这一行为又往往成为农民起义的前奏。故唐律将这种行为等同于谋叛严加防范。
2.2 谋反的含义及特征
谋反:《唐律疏仪?名例律》“十恶”的谋反条注:“谓谋危社稷”。社稷既是君主的代称也是国家政权的代称。谋反是企图用各种格各样的手段推翻皇帝或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政权的行为。谋反的目的是推翻唐王朝,自立为帝或另立新帝。谋反有些是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政权夺利而发动的斗争;有些是被压迫阶级难以承受重压而采取有组织有计划的反抗斗争,还有些是中央政权以武力统治少数民族后,该民族不服中央政权而发动的反叛斗争。谋反手段是策划、准备以军事行动对翻唐朝,夺取皇位。通过《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的谋反案来看,谋反者或准备用武装力量进攻京师夺取政权,获率军冲进宫中杀死皇帝或掌实权者夺取皇位,或已发起军事行动,侵占半壁河山,自封为王。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长久以来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君主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司法大权于一身,统治者掌握军队的指挥权是确保其统治的基础和前提。夺权者或谋反者深知不动用武装力量,很难推翻现任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故冀图和平政变的为数较少。
谋反者为确保行动的顺利完成,都会进行详细的准备活动;在军事上括准备武器、战马,挖掘培训将领,招募队伍,绘制进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