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H市雪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景观的设计
东北地区H市雪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景观的设计
摘要:冰雪旅游资源在国内发展前景看好,但关于积雪作为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极为薄弱。研究如何利用景观场所来收集雪资源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术是减轻冬季城市交通压力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寒地生态型城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雪资源化利用;城市景观;可持续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车流量的迅速膨胀及人们对快捷交通环境的迫切需求,导致了融雪剂的不当使用与人力物力的盲目投入,加之北方寒地城市存在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缺少中水回用系统等一系列的用水问题,从而使城市陷入了有水不能用的窘境。哈尔滨冬季各种景观场所的闲置空间是收集存放积雪的重点,通过对哈尔滨香坊区公园、广场、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城市冬季部分景观场所都处于闲置状态,可为城市雪资源提供积雪消纳空间,如哈尔滨尚志公园、金桂圆广场、南直路周边居住区。这些地块占据很多经济、政治交通枢纽,有利于进行城市排雪工作,是天然消纳积雪的最佳场所。在提升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对现有绿地系统开放部分边缘空间、建立消纳设施、进行植物优化配置与地形改造设计等措施,能够保证景观绿地场所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一、地形设计
地形是构成景观的基底元素,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方向及引导水流方向息息相关。一般来说,草坪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在寒地城市中,地形常用于屏蔽设计中的不利因素,如噪音、季风或堆山挖湖,营造山水景观。积雪在春季开始融化时也会形成很大的雪水径流,利用公园、广场中大型绿地地形变化丰富的优势来收集积蓄雨雪水,可实现集水型园林效益最大化。而且适当的地形改造有利于营造冬季冰雪景观,如雪滑梯,冰雪展示舞台成通过地形高差表现冰雪大地艺术。据实验分析,对于坡度i=0的草坪绿地不足1%,i=0.05平均为17%,i=0.1平均为32%,i=0.2平均为43%,因此为了避免绿地中雨雪水径流量过大,微地形坡度不易过大,需小于当地土壤的自然安息角。让地形成为一种能够表达节奏感、韵律感、曲线感的景观之美,发挥生态效益与景观美化的双重价值,从而将功能单一的城市绿地用地转变为城市观赏、游乐场所。
二、开放边缘空间
闲林场地的边界空间作为连接城市与休闲、广场、居住区等绿地系统的重要纽带,有着独特的边缘优势,一般采用主次入口广场、边界疏林草地、运动服务设施、雕塑小品、水面等景观设计形式作为过渡性空间。目前哈尔滨大部分公用、广场边界没有和周围异质空间形成良好的衔接,仍旧采用栅栏封闭式管理。一方面,根据场地类趣特点设计有利于积雪存储的开放性边缘空间,并与城市雨水、河流系统结合收集利用清洁雪资源;另一方面结合冰雪文化加以场地设计,为场地周边居民搭建冬季活动空间,进而使城市雪资源起到强化绿地系统涵养水源、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环境及深化历史文脉的城市生态作用。
三、建立雨雪水资源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在公共、居住区、广场中的应用实例及技术操作规范已非常成熟。区别于雨水的自主流动性,积雪需要融化才能进一步利用。雨雪水收集池皆是收集系统的终点,也是处理系统的起点,在中水回用系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且净化过程相似,应建立雨雪水资源收集系统。汇流而成的雨雪水可通过下凹式绿地、下沉花园、各种景观水池、建筑小品等设计形式当作冬季积雪收集池,或者借助绿地、透水铺装、树阵广场等场地使融化后的积雪能快速下渗,并结合水生植物群落净化、人工生态浮岛、人工水体动力循环曜气复氧技术、人工湿地等水域、过渡域及陆域景观工程技术进行雨雪水净化,用于补给春季、初夏日常绿地浇灌、地面清洗、水景设计,创造出丰富多变、景色宜人的滨水景观。
四、植物配置
(一)分区设计
分区设计既可通过植物的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植物的季相变化保证景观绿化效果,又预留出空间消纳积雪。道路及时收集的较纯净积雪可用机械直接排放到绿地消纳分隔带中,其植物尽量选用耐盐碱的落叶乔木或尖塔形型植株,如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梓树(Catalpa ovata),再以红瑞木(Comus albcf)、茶条槭(Acerginnala)等灌木作为双层储雪箱壁,并在“箱”中放入级配碎石、化学物质,初次净化后进入土壤,补给地下水。非消纳区中的植物以营造冬季植物景观为主,可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桃桐李(Prunus maackii)等观干乔木作为骨架,常绿树种为背景,大小绿篱球或灌木形成高低错落的植物群雕塑。
(二)构建气候型植物群落
东北林业大学许大为教授认为气候影响对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既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促进。哈尔滨市的各类绿地中已有应用的树种约180种,32科,72属,其中乡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