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弦的研究综述
三弦的研究综述
摘 要:三弦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一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多次变革,对于该乐器的研究也一直在持续。就三弦的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三弦的历史起源、形制、表演、作品、教学等几方面。尽管三弦研究成果颇丰,但在知识盲点、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等方面还亟待反思和解决。
关键词:三弦;理论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J6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08-03
三弦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优美,具有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特征。虽然目前三弦形成的具体年代还无法断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件古老的乐器在我国流传十分广泛,除汉族外,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三弦类乐器。三弦发展到今天除了用于为曲艺、戏曲、歌曲等伴奏外,还广泛运用于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形式,一直以来它都是中国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弦教师、艺人和爱好者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改良乐器形制、探讨创新演奏技法、丰富艺术风格、梳理历史源流、研究教学方式,使三弦各方面理论逐步完善。而这一过程中以文献形式保留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有145篇关于三弦研究的专文在此期间发表,且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从“中国知网”等期刊数据库的收集情况来看,关于三弦研究的文献资料大致分为三弦历史源流研究、三弦表演研究、三弦作品研究、三弦教学研究、三弦形制研究及其他几个类别。
一、三弦历史源流研究
(一)三弦起源问题
关于三弦起源的说法各不相同,借助现代考古成果的支持,已经追溯到了唐代。清代毛其龄在《西河词话》谈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弦鼗,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但三弦之名首次出现是在唐代崔令钦《教坊记》(762年)中,且其型制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有的认为三弦为蒙古乐器,元朝时,始盛传于中原,为北曲之伴奏乐器。最晚明朝王圻《三才图》中之三弦图画,已如今制。总的来看,关于三弦起源有如下几种说法。
1.“弦鼗说”。认为三弦起源于弹拨乐器“弦鼗”。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较早提出这一观点:“就形制而言,三弦的前身,的确可以远推到秦代的‘弦鼗’。”作者仅提出观点,但未就此展开论述或进一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此后,乐声在《三弦》一文中指出:“弦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亦即三弦的前身。”王耀华在其论著《三弦艺术论(上)》《三弦源流考》中通过大量考证,作出推论:“中国三弦以弦鼗为始祖。”之后,更多学者在叙述三弦的起源时都采用了“弦鼗说”,如李凤山的《漫话无品位、非繁弦弹拨乐器―三弦》、王州的《弦裴遗制一脉千支―中国的三弦》、牛龙菲的《古乐发隐》、文进的《三弦的起源形成及流传》等文也赞成此说。
2.“龟兹说”。周著葆在其论著《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中提出:“研考三弦的历史,往西不应该追溯到波斯,往东不应归功于蒙古。它最早出现于龟兹,是古代西域人民创造的。”
3.“秦汉子说”。认为三弦起源于无品弹拨乐器”秦汉子”。这一起源说是由王振先在1990年发表的《三弦史略要》一文中提出来的。文中虽无三弦起源于“秦汉子”的字眼,但已将作者的观点表示出来了。之后作者又在其专文《三弦史话》中对此说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是“秦汉子说”对三弦的起源只追溯到“秦汉子”为止,而没对其前身作进一步的探讨。
4.“蒙古说”。呼格吉勒图在《三弦源流考》中指出:“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造的西那噶。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噶’或‘胡不儿’。”色仁道尔吉在《论三弦之历史沿革》中认为,三弦从秦汉开始就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开始形成并得到流传,到元代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最后,在元代时期三弦从北方广泛传播于大江南北,并向多元方向发展,吸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色各异、流派纷呈的“三弦”艺术。
5.“古琴说”。认为三弦是古琴的后裔。该起源说是陈茂锦独特的看法,他在其论文《三弦散论》中否定了“弦鼗说”,提出“三弦是古琴的后裔,是无品类乐器的门孙”的观点。
除此之外,小山田与清的《三弦考》认为三弦源于阮咸琵琶;田边尚雄的《三味线音乐史》认为,“由古埃及的三弦演变成羊皮胭的‘涅菲尔’,经过阿拉伯、中亚细亚演变为蛇皮胭,在元代传入中国即称为三弦”;林谦三的《论三弦的起源》和《三弦起源新释》提出了“多种外来乐器综合改造说”;岸边成雄的《三味线的起源》认为三弦是由回教乐器火不思与中国的奚琴、阮咸(月琴)结合而形成的。
随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