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的环境问题及改善的策略的研究.docVIP

两宋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的环境问题及改善的策略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的环境问题及改善的策略的研究

两宋时期淮河流域生态的环境问题及改善的策略的研究   【摘 要】淮河流域自先秦以来就凭借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我们开发较早的农业区,经济富庶。然至两宋始,淮河流域的经济由盛转衰,且这种衰退并没有呈现物极必反的态势,这对于当代淮河流域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的淮河流域仍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那么究竟为何淮河流域经济急转直下呢,这是本文所研究的终点。并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淮河流域经济和社会条件,找到优化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子。   【关键词】社会控制;两宋;淮河流域;环境问题   一、问题的引入   中国的历史当中,淮河流域无疑占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领域中。在农业文明的古代,江淮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条件,成为中国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先秦到北宋,淮河流域都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直到北宋时仍为重要的经济区。然而突然在北宋之后,淮河流域由盛转衰,这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而最主要的是哪方面呢,正是本文章探讨的重点。   二、当代淮河流域发展的区位优劣条件   淮河流域地处111°55′-121°25′E、30°55′-36°36′N,介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之间。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西部、西南及东北部为山地、丘陵,其余为平原,平原面积约占2/3。气候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类型,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以南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1-16℃,平均日照2000-2 650 h,平均降水量888mm,无霜期200-240天[1]。这也为早期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工业相对于农业而言仍相对落后,加之人口分布密集,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近年来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水环境污染、水旱灾害、矿区塌陷、耕地质量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困扰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及酸雨,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煤炭基地,在农业生产和能源开发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多年以来对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脆弱生态区不断扩展,生态系统趋于退化,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国许多地方普遍面临的困境。如何遏制脆弱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重视的紧迫问题。   三、历史上淮河流域的盛衰轨迹   自先秦始,淮河流域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一直在农业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冀朝鼎先生在其《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也谈到: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曾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经济区。在秦汉、隋唐及北宋时期淮河流域则处在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人口稠密、粮食丰裕,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北宋时期,淮河流域位于京畿之地,利用政策上和区位上的优势,淮河流域的经济更是达到强盛的极点。北宋中后期的京西地区(淮河流域大部分位于京西北路)已然是“畿甸之右,都邑相望,赋入浩繁,雄视他路” 。北宋时期的颍州和寿州地区当时更是盛极一时,纺织业、农业和商业都极其发达。综上而言,虽然安史之乱后经济中心的南迁,但淮河流域经济活力也很强盛,在全国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然物极必反,盛则必衰,北宋灭亡之后,宋氏南迁,定都临安。随之淮河流域的区位优势顿时了然全无,更是宋金、蒙金、蒙宋战争的主战场,强盛的经济、富庶的人口,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期战乱和对峙,使得当地人口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可耕之地,尽为废弛”,人间天堂成为了末日地狱,“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淮河流域的田地里长满了杂草,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端平入洛》中记载端平在淮河流域看到一片萧条之景,“沿途茂草长林,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查无人迹”,一些著名的城邑都成为废墟。自此,淮河流域经济地位出现了急转直下,以往的辉煌不再。   元朝时,在蒙古族统治早期,不重视农业生产,主张用游牧业取代农业,导致农业衰落,农田侵占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以农业为重的淮河流域自然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虽几十年后,统治者也提出了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减轻赋税,奖励耕作,但淮河流域已然不能恢复到北宋的水平了,元朝后期出现了新的战乱,淮河流域又重新步入了衰退的轨迹。   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随着经济中心的南迁,淮河流域既然失去了昔日里在全国的辉煌地位,逐渐落后于江南等全国很多地方。治淮成为各个时期,各个帝王的主要事务,淮河俨然成为一条患河,成为当时农业经济的短板。   北宋之前淮河流域也有很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