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贤文化的研究综述
乡贤文化的研究综述
摘要:乡贤的内涵从其产生至今有着丰富的历史韵味和时代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贤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当今乡贤应该适应其新定位,来融入新时代,传承并发展乡贤文化。本文对此综述乡贤文化研究成果,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贤;文化;研究综述
一、解析乡贤内涵的时代变化
张玉娟认为明清时期的乡贤是本地德行著闻之人,可以分为品德高尚的乡贤、风节著闻的乡贤、文章显著的乡贤、政绩卓著的乡贤四个种类[1]。在乡贤身份的分析上,赖功欧、刘军通过故绅和乡贤之间的比较,认为故绅和乡贤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地方绅士指介于国家政权(官方)与地方社会(民间)之间,身份、地位不同于一般民众,而可以对地方事务发挥影响力的个人或家族,而乡贤则被囊括在这一概念中[2]。余新忠、惠清楼认为乡贤是在地方社会居于领导地位或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大体而言,乡贤可分为绅士与平民两部分[3]。魏峰通过对宋代地方先贤祠祭祀对象的分析,说明宋代地方先贤祠在选择祭祀对象时并未将受祭者与其里籍的联系作为首要条件,而受祭者的声望或学术背景则是决定性因素,至明代地方乡贤祠受祭者的籍贯才成为决定因素[4]。王泉根认为“乡贤”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道德与才能的层面而扩展到“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5]。胡彬彬认为现在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有文人学者、政府退休官员、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海外华人华侨等[6]。王先明认为乡贤是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的尊称,是对去世者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也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人生价值的肯定[7]。
二、探索古代乡贤的积极作用
张玉娟认为乡贤在居乡期间推行各种譬如设义仓、建义田、设义学、课学子、建桥、修路等诸多义举,促进了乡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赖功欧、刘军认为乡贤的作用体现在稳定地方社会和施善救济方面[2]。赵克生指出乡贤祠与名宦祠有扶翼圣门、激励后人、化民导俗的作用[8]。毛国民认为乡贤的作用在于治理乡村,并将其称为“古代乡绅宗族治理模式”,乡贤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发挥作用[9]。张会会以浙江金华浦江郑氏为例,认为明代乡贤传“孝”的书写形式分为两部分,乡贤传中作者所传达的教化思想,通过乡贤传的刊刻、传播进而影响了乡里“孝”的实践,因而乡贤的教化作用便体现其中[10]。胡彬彬认为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始终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府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儒家的“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维系着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秩序[6]。
三、寻找现代乡贤的创新之路
王先明认为“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属于自己时代的新内涵,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新乡贤”文化建设,既是传统乡村社会型塑的“尚贤敬德,奋进向上,造福桑梓”人格品德的传承,也是其传统品格在当今核心价值观层面上的提升和高扬。在各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主导下,他们将成为乡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引领力量,将在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现代文化的主色交融中,描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特色[7]。王泉根认为乡贤文化的开发、研究有着多种形态,总的特征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第一,乡贤文化研究发掘、整理与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区域文化史料文献,对促进本地区的方志文化、地域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等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与参考资料。第二,乡贤文化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视角与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方法,深化了本地区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第三,乡贤文化研究从人出发,由人及物,发现、抢救、保护了许多珍贵的乡贤故居、遗址、文物,为研究和光大区域文化提供了实证,增加了区域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第四,探讨乡贤精神,弘扬乡贤精神,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第五,联络当代乡贤,凝聚乡亲乡情,发挥乡贤文化在民间“外交”中的精神纽带作用。第六,将乡贤文化作为弘文励教的精神资源,传承乡贤精神,提升青少年一代的精神素质[5]。毛国民认为借鉴古代乡绅宗族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而设立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模式和乡贤理事会模式,是基层自治组织的有益补充,其主要职责是调解邻里纠纷、协助兴办公益事业、协助村民自治等[10]。胡彬彬认为乡贤文化不仅能增强认同感,而且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理念。当今社会要广泛宣扬乡贤文化,呼唤乡贤回乡,将自己毕生所学及所有奉献家乡建设,反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23T 3491-2023 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应急预案编制指南.pdf VIP
- DB23T 3469-2023 高寒地区公路工程振动拌和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课件.ppt VIP
- 2025年货运管理岗考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各版本).docx VIP
- 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7.docx VIP
- DB23T 3531-2023 人工林营建碳增汇技术指南.pdf VIP
- NB-T+10310-2019+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docx VIP
- DB13_T 6161-2025 乡村振兴村域特性与产业发展适配性评价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