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客籍文人涉蛮诗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客籍文人涉蛮诗的研究

唐代客籍文人涉蛮诗的研究   摘要:唐代蛮族众多,多分布在江南西道、岭南道、黔中道、剑南道等地区,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加上经济文化落后,蛮区在唐王朝中的政治地位被边缘化了,成了安置贬官和低级官员的地方。文人涉蛮多是被动的,在他们诗中常表现出畏蛮、骚怨、漂泊、思家、恋阙等心理。但由于涉蛮诗人个性气质不同,所处政治环境有别及蛮区的汉化程度不一样,使得他们的涉蛮诗在呈现出一定共性时又表现出较大差异性。由于内容及创作背景特殊,涉蛮诗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文人的涉蛮对于提升蛮区文化水平,创造弱势文化区域的强势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客籍文人;唐诗;涉蛮诗;边缘化;涉蛮心理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1-0148-06   唐及唐前对周边少数民族称夷、羌和蛮。夷分布在东部或东北部,称之为东夷;羌分布在北部或西北部,称之为西羌;蛮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称之为南蛮,所以《后汉书》中有《东夷列传》《西羌列传》和《南蛮列传》。据《后汉书》载,南蛮包括武陵蛮、长沙蛮、巴郡南郡蛮、板檐蛮夷等。这种称呼也不是绝对的, 《后汉书》中又有《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包括夜郎、滇、哀牢、邛都、榨都、冉胧、白马氐等。但《后汉书》中的西南夷在《旧唐书》称西南蛮,在《新唐书》中则并入了《南蛮列传》中。因而本文中的“涉蛮诗”中的“蛮”相当于《后汉书》中的南蛮和西南夷,也即《旧唐书》中的南蛮、西南蛮或《新唐书》中的南蛮。《旧唐书》中有《南蛮西南蛮列传》,蛮包括“林邑、婆利、盘盘、真腊、陀洹、诃陵、堕和罗、堕婆登、东谢蛮、西赵蛮、样柯蛮、南平獠、东女国、南诏蛮、骠国”等,《新唐书》中有《南蛮列传》,蛮包括“南诏、环王、盘盘、扶南、真腊、诃陵、投和、瞻博、室利佛逝、名蔑、单单、骠、两爨蛮、南平獠、西原蛮”等,其实这只是势力较大的蛮族,唐代还有许多较小的蛮族部落。据新、旧《唐书》载,唐代大大小小的蛮族部落不下百种,唐诗中“百蛮饮泽”“百蛮朝骑日驳驳”“流歌彻百蛮”中的“百蛮”绝不是夸大之数。   唐代“百蛮”分布很广,据《新唐书》载,剑南道诸蛮州有九十二,江南道诸蛮州有五十一,岭南道诸蛮州有九十二,共计有235个州。这里所指的“蛮州”是指刺史或都督为蛮族首领且得世袭的州。这些州集中分布在戎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泸州都督府、黔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峰州都督府内,这还只是仅指蛮族的集中分布区,事实上更多的蛮族散落在其它各州,只不过这些蛮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他们较少反叛,故《唐书》蛮传中没把他们列入,但在诗人眼中,他们居住地仍然是蛮区。这个蛮区包括江南西道的西部和南部,剑南道的南部,黔中道南部、岭南道的全部及南诏地区。有的诗人甚至把山南西道部分地区也称为蛮,但这只是沿袭前人的说法。事实上荆州地区在唐代基本上被汉化了,蛮风、蛮俗都已消失,荆州蛮已不复存在,荆州也算不上蛮区。因此这里所说的涉蛮诗主要是指文人在江南西道、剑南道、岭南道、黔中道及南诏等蛮区创作的诗歌。   由于蛮族大部分居于高山深壑中,语言、风俗都迥异于中原地区,经济条件极端落后,甚至还有裸蛮的存在,因此遭到汉族统治者极端诋毁。蛮,亦虫也,把他们与动物等同,甚至还写入正史之中。《后汉书》载:“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日檗瓠。……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桀瓠。……其后滋蔓,号日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蛮族不可能是人畜杂交的产物,这无疑是史家在刻意贬低。诸葛亮在征南蛮后,在凤迦异筑柘东城,并刻石日:“碑即仆,蛮为汉奴。”根本就没有把他们与汉民族同等看待。这种状况在唐时稍有改观,如武陵蛮、澧州蛮、长沙蛮虽然还存在,但正史中已经没有记载了。但对于蛮族集中的235个州,唐王朝依然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   正因如此,蛮区在唐王朝的政治地位被边缘化了。对蛮族集中地区,唐王朝基本上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有些蛮族在朝贡时狂妄无礼,皇帝也不去计较,各州刺史也由蛮族人担任,而且可以世袭,总之只要他们不添乱就行。而那些唐王朝保持了较强控制力的蛮族居住地区,则成了贬谪文人和下层低级文人的安置之地,刘禹锡在贬谪朗州期间所作的《武陵书怀五十韵》中写道:“邻里皆迁客,儿童习左言。”朗州正是武陵蛮的聚集地,可见蛮区在唐王朝中的政治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政治极度边缘化时,朝廷对该地的控制力也就会越弱,在蛮族集中的235个州和南诏地区,蛮族与唐王朝有很长时间都是敌对关系,因此唐王朝的用人制度和贬谪制度在这些地方很难行得通,到达这些地方的游宦文人和贬谪文人也就很少。唐代诗人“涉蛮”多数集中在唐王朝控制力较强的江南西道和岭南道蛮族居住区。如宋之问流钦州,沈俭期流腱州,张说贬岳州、李白流夜郎、王昌龄迁龙标、刘长卿贬南巴、刘禹锡贬朗州刺连州、柳宗元贬永州刺柳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