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诺典故溯源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布一诺典故溯源的研究

季布一诺典故溯源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46-02   摘要:“季布一诺”的典故源于秦末季布和曹丘生的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典故被后世应用广泛且形式灵活多样。“季布一诺”典故内涵丰富,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其现实意义亦十分丰富。   关键词:季布一诺;典故溯源;变体形式;使用情况;内涵;意义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诚信被认为是一种人人都应必备的优良品格。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   本文将选取诚信典故之――“季布一诺”来研究,以求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一、“季布一诺”典故溯源   [季布一诺]jì bù yí nuò   [典源]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孟康曰:“招求也,以金钱事权贵,而求得其形势以自炫耀也。”文颖曰:“事权贵也。与通势,以其所有辜较,请托,金钱以自顾。”曰:义如孟康、文颖所说。辜较音姑角。曰:言曹丘生依倚贵人,用权势属请,数求他人。顾钱,赏金钱也。事贵人赵同等。徐广曰:“《汉书》作‘赵谈’司马迁以其父名谈,故改之。”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张晏曰:“欲使窦长君介于布,请见。”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据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兵扬之也。”   二、“季布一诺”变体形式考察   “季布一诺”典故形成之初,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多数用于季布的传文里,只有“季布诺 ”、“季布一诺”、“千金诺”和口语化的“然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史记?司马相如传》:“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布立然诺之信。时人为之语曰。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唐宋时期为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在这时期,文人辈出,文学体裁丰富多样,特别是诗词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季布一诺“典故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灵活应用,并出现了“百金诺”、“季布金”、“金诺”、“无二诺”、“一诺匪轻”、“一诺千金重”、“一诺轻黄金”、“一诺重”等多种变体形式。   高?《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钱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一睹无二诺,朝欢更胜昨。”   卢照邻:“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期一诺重,?使寸心倾。”   李白《韦太守良宰》:“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陆游 《重修大庆寺疏》:“?承金诺,敢请水衔。”   苏轼《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元代,“季布一诺”典故的应用在元曲中出现,这算是一个新的文学体裁的应用,此外还出现了“一诺千金轻”新的形式。   《湛然居士文集卷一和孟驾之韵》:“丁年黄卷乐平生,乡闾一诺千金轻。”   明清时期,“季布一诺”典故又出现了新的使用高峰期,且被应用的文学体裁多为小说,使用频率比前期都高。同时还出现了“季布一言”、“千金一诺”、“一诺千金”、“一诺重黄金”、“一言千金”等新的变体形式。   陈子龙:“季布一言何易罢,乐羊两箧有谁收。   《鼓掌绝尘?第十一回?哈公子施恩收石蟹》:“片言假借心相契,一诺千金倍爽然。’”   《?杌闲评?第三十五回?击缇骑五人仗义》:“千金一诺重如山,生死交情不等闲。”   《褒铜印歌》:“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聊斋志异?卷八?嫦娥》:“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   民国至现在,“季布一诺”典故仍然被沿用,但没有新的形体变化。“一诺千金”变体使用的频率增大,逐渐代替“季布一诺”被大家所熟知。   柳亚子《骆宾基偕乃天来访,谈及狱中诸事,有感书赠》:“一诺千金君有感,弥天旷世我奚辞。”   三、“季布一诺”典故的历代使用情况   (一)词语结构。   “季布一诺”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出现时,词语结构多为偏正式,如“百金诺”、“黄金诺”、“季布金”、“季布诺”、“季布一诺”、“季布一言”、“季诺”、“金诺”、“千金诺”等;此外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